由廖俊智親自率領的團隊分析全球近2千株病毒株基因序列後,歸納出全世界病毒變異的6大類型,初步研究更發現,各國病毒的平均變異次數與個案致死率呈現正相關的趨勢,亦即一個國家的病毒變異程度愈大、致死率很可能愈高,且二者的相關性隨著時間而逐步增強,他直言這是「不怎麼好的消息」。
廖俊智團隊是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上,抓取世界各地共1932株最新的病毒基因序列作為分析樣本,並以中國原始病毒株作為分析基準,藉以比較病毒變異程度。他說,與最早出現的病毒株相比,團隊發現各國病毒的平均變異次數與個案致死率呈正相關,換言之,若一個國家的病毒株變異程度愈高,致死率可能就愈高,且6大類中的每一型都有這樣的狀況。
根據該團隊研究,病毒變異程度最高的依序是西班牙、比利時、芬蘭、瑞士、英國、冰島、美國等國家,扣除中國外,日本、新加坡的病毒變異程度則較低。
廖俊智接受本刊專訪時也拿出目前研究所得的圖表一一解說,例如西班牙致死率高、病毒變異性也高,但台灣病毒變異性不算低,死亡率卻偏低,因此,病毒變異性與致死率雖非百分之百正相關,但統計上看得出這樣的相關性與趨勢,且隨時間拉長,二者的相關性愈高。
他認為,台灣防疫的下一步,應掌握並持續分析病毒演化的趨勢,才能在藥物、疫苗等臨床治療上對症下藥。
對疫情發展,廖俊智認為,務實來看,流感致死率是千分之一,但武漢肺炎至少2%,一旦流感化,好的發展就是變得沒那麼毒,但現在大家擔心是,若每年都來,致死率仍很高,那就很麻煩。
他並觀察,經過這次疫情,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何謂正常生活;即便7月後、天氣一熱,疫情如預期降溫,但包括生活模式、經濟活動都會被重新檢討,過去全球化的結果,常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未來各國可能必須朝如何自給自足的方向思考,所謂「正常生活」,內涵可能將有很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