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10:00 臺北時間

【語言S4E03】「汪汪喵喵」聽不懂? 超級好獸醫告訴你如何理解毛小孩的話

mm-logo
生活
我們聽不懂家中的毛小孩想要表達什麼,但超級好獸醫告訴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判別毛小孩的情緒和想表達的內容哦!
我們聽不懂家中的毛小孩想要表達什麼,但超級好獸醫告訴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判別毛小孩的情緒和想表達的內容哦!
4月16日開始,全新一季《知識好好玩》重磅回歸啦!不僅老字號節目《大腦好好玩》、《語言好好玩》各自帶著更高知識密度、更有趣的內容回歸;兩檔新節目《犯罪心理學大解析》和《性別好好玩》也強勢來襲,你想聽的內容,鏡好聽都幫你準備好了!每週四、五隔週輪播犯罪心理、語言、大腦、性別,歡迎到鏡好聽的粉絲團或Instagram與我們互動哦!

【語言S4E03】「汪汪喵喵」聽不懂? 超級好獸醫告訴你如何理解毛小孩的話

我們曾在第一季第一集〈翻譯蒟蒻──動物有沒有語言?〉以正、反論證來討論動物有沒有語言。該集最後談到,有人認為動物的肢體、叫聲稱不上「語言」,因為「語言」有它嚴格的定義,如「有系統性、有創造力、有規範性的符號系統」。
然而,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以往認為動物沒有「語法」,但有些鳥類卻有;我們以往認為動物的叫聲沒有「創造性」,但鯨魚卻有,而且還會每季有自己的流行歌。這些研究顯示,或許我們所謂的「語言」是一種人為出發點的定義;但動物之間的溝通,其實仍有很多未知的現象存在。或許我們現在仍能將「語言」的定義,嚴格地限定在以人類為主的這個溝通系統上;但我也希望大家有時候能夠跳脫以人為本的觀點,去觀察這世上其他物種的溝通形式。通過這樣的交流互動,無論是人類的語言學研究,抑或是動物行為學,相信都會有新的觀點可以觀察。
這裡除了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如《動物的存在與虛無》這類的書如何辯證動物語言這件事;此外,也可以從身邊最好的動物朋友,也就是我們的「寵物」開始看起。這些寵物彼此是如何溝通?我們又該如何和牠們互動?因此,這次邀請「Wondervet 超級好獸醫」來節目,請他們以專業的觀點,一方面告訴我們動物表達情緒、疼痛的方式,一方面對於我們與寵物之間的互動也能有所提升。
希望這樣的補充能夠讓大家更清楚這集的主旨。這次兩位獸醫師帶來的內容超級精采又專業,對於飼主也很有幫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訪談吧!受限於篇幅,這次的訪談將以大意形式呈現,但有相當多精采論述、舉例只有在Podcast才聽得到,請一定要收聽哦。
逸如:這一集請到的是同樣身為Podcaster的好朋友──〈超級好獸醫 Wondervet〉。Wondervet是由兩位獸醫師──林哲宇醫師及蕭慧貞醫師一起創立的。臺灣養寵物的比例相當高,但因為動物沒有像人類一樣的「語言」可以表達自己現在的狀態,所以飼主們永遠都有問不完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雖然我們曾經談了動物的「語言」和人類的語言有所差異;但自己身為飼主,我覺得我們與寵物之間的「溝通」相當重要。我們無法像那些神奇的寵物溝通師用「通靈」的方式和寵物們溝通,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一些他們的肢體行為或叫聲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我們先從最基礎的開始談。大家無法跟寵物們溝通,只能從他們的行為開始觀察。是否可以幫我們解釋一下,家裡寵物的肢體動作或叫聲代表什麼樣的意思?
蕭醫師:因為寵物和我們沒有共通的「語言」,所以我們只能透過行為、肢體語言來猜測他們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最基本的層面來說,我們可以先從外觀上,如站立、走路、小跑、快跑等先遠遠觀察一下以及活動的情況;再來就是他們的生活起居是否有所改變。更細部來說,我們可以觀察牠們耳朵位置、頭是否低垂或抬頭、吐氣呼吸姿勢、頻率、舌頭位置、尾巴站立時擺放的位置、是否有眼神的接觸或是會避開眼神、有沒有出聲吠叫等,來判斷動物當下的情緒。因為牠們的面部表情不像人類那樣明顯。
林醫師:通常飼主帶著寵物推門一進來,我們(獸醫師)大概就會知道接下來會不會很辛苦。有些狗狗一進門就看著你一直搖尾巴、表情放鬆、看起來想要玩耍,如果是這樣的狀況,接下來我們觸診或是其他的檢查,牠們都會比較配合。如果那隻狗一進來就瑟縮在那裡、耳朵下垂、眼神看起來衰衰的,這就代表牠是緊張害怕的;雖然這有時候檢查起來很方便,但如果牠害怕到一個極致,可能也會有攻擊性。有一些寵物進來時的狀態是介於兩者中間,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藉由一開始和牠們接觸的方式來讓牠們放鬆;例如:先和飼主聊一下天、順便摸寵物或和牠們玩耍;牠們放鬆後,牠們要做什麼檢查都會比較容易一些。
蕭醫師:有些動物會害怕和牠們身高差距太大的人,所以有時候會壓低自己的身體,讓牠們感覺我們的高度和牠們差不多來降低牠們的緊張感。
林醫師:像之前你的節目有談過動物的體型,體型越大越有壓迫性、威脅性,所以我們壓低身體就是降低威脅性。像蟾蜍或蜥蜴都會在遇到危險時將自己的體型變大。
蕭醫師:有些中小型犬、幼犬牠們感到緊張時,就會後半身放低、頭揚起;如果牠們是想玩耍,牠們一樣會壓低身體,但屁股會翹高、頭伏低,這就是一個想要邀請你來一起玩的動作。有些狗在警戒狀況下呼氣、吐氣會變快、會微微掀起嘴皮,這時候就要有警覺心。這些是在診所遇到寵物的情況。如果是自己家中的寵物,目前網路上能找到的示意圖都還算正確,大家可以根據這些示意圖和自己家裡的寵物互動。
逸如:那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怕狗的人呢?
蕭醫師:狗可以感受到人的緊張情緒,所以有些狗會刻意想嚇那些怕狗的人,會無預警地吼一聲,甚至牠們看到人落荒而逃就會很開心、一直搖尾巴。
就像人類可以理解牠們的肢體語言一樣,牠們也能感受到我們的一些想法。所以如果雙方都能更瞭解彼此,就可以溝通更順利。
林醫師:我以前也是怕狗的人。我覺得可以先從友善的小型犬開始接觸。當你們多接觸後,就會更知道牠們的動作和情緒表達,慢慢地你就不會這麼緊張了。
逸如:通常除了每年的健康檢查及疫苗外,獸醫師大部分面對的動物通常是身體有疾病的狀況;但身為飼主,我們無法和寵物溝通,有沒有哪些情況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
蕭醫師:一般會先從生活起居上開始觀察,比如說進食、飲水的頻率與量、大小便的次數、顏色、質地等,先看是否有明顯異常。再來,則是動物的精神狀態。比如說平常回家時,牠們會很高興的衝過來迎接或是跳上跳下,但今天卻沒有出來迎接,可能就是一個異常徵象。而貓咪相對來說會比較難觀察,尤其是多貓家庭,貓咪可從第一:是否會迎接,第二:對食物的興趣和欲望,第三:是否願意玩耍等來觀察。
如果有發現這些生活起居的異常,不需要單次異常就很緊張,而可以先觀察個2、3天;因為這可能是當天偶發的現象(如天氣太熱等)。如果這樣異常的現象持續,就需要帶去給獸醫看。另外,如果平常可以多觸摸看看身上有沒有多出異常的團塊,這些都是早期可以先發現的一些病癥。
林醫師:我覺得有時候過度緊張會比過度忽略好,至少帶來檢查後沒事就好。看診時我也會多問飼主有沒有觀察到哪些和平常不一樣的狀況。
逸如:我們剛提到的多以狗為主,那貓呢?
蕭醫師:貓一樣會有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像是開罐頭卻不來、玩耍欲望降低等。如果可以的話要多觸摸貓咪,這樣才能比較感受到牠的肌肉狀態、體態是不是有明顯的改變。只是家中的貓數量少會比較好觀察,但如果是多貓家庭就不好觀察。這些是一些早期比較可以發現的潛在問題。
逸如:這種判定動物身體有狀況的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疼痛識別」,你們在EP5曾跟大家分享過貓咪的疼痛識別。是不是可以再跟我們深入一點分享這方面的概念?
蕭醫師:說到「疼痛識別」可能要先了解「疼痛」這件事。疼痛其實是身體受到傷害之後的一個放大反應,它會影響身體代謝及內分泌的平衡,也會影響身體修復的機制。動物沒有辦法透過語言表達疼痛是否存在、疼痛的位置、類型及疼痛的長短,所以我們必須要靠其他身體語言等來早期判斷是否有可能有疼痛出現。
疼痛又分為兩種──急性跟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會隨著發炎反應消退而消失,但慢性疼痛則是較複雜的情況,有時沒有早期處理急性疼痛問題,可能會演變成慢性疼痛,會定義在6個月以上持續出現的狀況,不一定是單一的位置,有時甚至會變成全身性的狀況。
目前的「疼痛識別」是藉由一些評分標準或問卷調查的幫助,來將疼痛打分數,作為疼痛程度的區別。
林醫師:目前在獸醫比較常用的是英國Glascow大學以動物行為當作標準;有些人則會有克羅拉多大學提供的兩種不同表格來判斷疼痛程度。多數是從動物的行為舉止、對人的反應、姿態活動力、對觸摸的反應、疼痛區的反應或注意程度、聲音的改變等等。每個行為各有4至5個不同程度的細節描述,根據表現出來的程度去做評分。在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醫師或飼主在家就能因應不同的程度去調整,讓寵物可以比較舒服。
蕭醫師:疼痛評分的表大概會分為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由獸醫師評分,另一則是由飼主評分;但飼主的部分我們通常會轉換成比較生活化的用語來詢問;我們也不一定會拿出一張真正的問卷,而是用引導式的方式去尋找出問題的答案。甚至寵物坐下的速度、姿勢也都會有所不同。每一個寵物來,我們會問的問題也會不太一樣。
林醫師:我平常會搭配著觸診一起詢問,問的問題有時候很細,例如:一天喝水量多少?今天尿過幾次?這可以幫助我們比對寵物在發生這個不舒服情況的前後的行為模式是否有改變。
逸如:貓跟狗的疼痛評分是否相同?
蕭醫師:因為貓咪跟狗狗在行為上表現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針對貓咪跟狗狗的疼痛評分是不一樣的。牠們的主要項目是差不多的,但裡面問的問題、內容描述和細節都不同。因為貓不像狗看到零食就會乖乖坐下,甚至因貓而異,所以對於貓的問題又會更客制化一些。
有些人認為比起狗,貓更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和狀況;但我認為這並不太正確,因為牠們其實也有表現不舒服,只是我們對牠們不熟悉,或是觀察的不夠仔細。牠們只是表現沒有那麼外顯,但只要長時間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的。
《傾聽動物心語》提到,野生動物、草食動物與家庭寵物的疼痛表現也會有很大的落差。尤其在野生環境中,動物會更善於隱藏疼痛這件事,因為受傷的動物,可能較易被其他動物給獵捕,所以反而會表現若無其事的樣子,以求生存,尤其是小型草食動物。
逸如:在語言學中,對於醫病關係之間的語言行為其實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但大部分的人對於要如何表達自己的疼痛和症狀仍然有很大的困難。似乎在醫人的醫療上有所謂的1-10分來評定某個人的疼痛,或是根據患者的面部表情來匹配相應的疼痛水準。獸醫是否也有這樣的系統呢?有時候明明在家寵物看起來很糟糕,但到了醫院看起來又像沒事,身為飼主應該要怎麼辦?
林醫師:我們常聽到飼主說寵物在家明明看起來不舒服,但到了醫院又沒事。現在的好處是,我們隨時可以用影像記錄牠們在行為上的異常,我們醫生在診間時就可以依照影片判斷牠可能哪裡出了問題,我們就可以即時觸診檢查。
如果要看「異常」的情況,也需要提供給我們看「正常」的情況,我們才能做比對。例如覺得走路有異常,盡量影片長度要在15至30秒左右,我們才能比較全面地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因為有時候飼主以為是腳不舒服,但寵物可能是腳以外的地方不舒服。
蕭醫師:第一,受限於醫院的場地活動範圍以及寵物當下的情緒,因此在家可以從寵物的正面、後面、左右兩側這四面各做15至30秒的影像記錄,這反而可以幫助獸醫師更正確判斷牠們的情況。第二,我們也會根據之前說的疼痛識別指數的分數做加總,判斷牠們不舒服的情況到哪裡。這樣的評判標準可能會比人類醫病上自行表達疼痛來得更客觀(因為每個人的耐痛程度不一)。
逸如:發現寵物真的有問題,線上問診是可行的嗎?
蕭醫師:獸醫師法是規定我們不能做線上診斷的,所以我們都會盡量避免這件事。
林醫師:而且光是影片其實還是很不足。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實際見到、觸摸到寵物,我們只能告訴你「牠看起來不舒服,請帶去看醫生。」
蕭醫師:像最近每個月至少會有一隻臘腸狗因為不太願意起身來看診,很擔心是神經性的問題、腳痛;但經過理學檢查(尤其是觸診),發現牠們其實是前列腺腫大造成後腹部疼痛、才不願意起身行走。
林醫師:小型犬種(吉娃娃、瑪爾濟斯、博美等)因為後腳不舒服或無力,很多人也會以為是膝蓋相關的問題;但通常這種膝蓋的問題是先天的,不太會突然發生;所以一定是有其他的狀況。後來檢查後多是因為前列腺疼痛所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帶牠們到醫院做檢查的原因。
今天這集就到這裡囉!雖然抽獎結束了,但還是歡迎大家來Facebook粉專玩「語言好難玩RPG」玩遊戲;更別忘了來Instagram和我們互動。我們下次見!

Box 🕺想聽更多聲音節目?

2019年10月鏡週刊推出全新聲音平台《鏡好聽》,每天都有節目上線,聽記者聊採訪幕後,聽作家談談創作,還有聽名人朗讀好書。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

最多獨家更新內容只在《鏡好聽》: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