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 13:36 臺北時間

【全文】新銳導演赴日探尋往事 精簡資源創造膠卷影音實驗

mm-logo
娛樂
短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追尋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翁鬧赴日留學的生活足跡。(林君昵提供)
短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追尋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翁鬧赴日留學的生活足跡。(林君昵提供)
台灣新銳導演黃邦銓和林君昵執導的《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試圖探尋1930年代台灣作家翁鬧赴日求學、不幸客死異鄉的過程,入圍今年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
該片在日本耗時2個月、以16釐米膠卷拍攝完成,100萬元製作費全數來自林君昵向公視申請的新創紀實短片企劃案。由於當地沖洗底片的費用比台灣低,加上人員精簡,讓他們得以在有限資源下完成這部形式創新的作品。
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翁鬧1934年赴日本留學,居住在東京高圓寺一帶,常參與當地藝文活動,作品涵括詩、隨筆和小說,刊登於《台灣文藝》《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民報》等。留日期間,他原本覓得待遇不錯的工作,卻因感情糾紛被撤職,6年後飢寒交迫而死,得年30歲。
短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追尋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翁鬧赴日留學的生活足跡。(林君昵提供)
幾年前有人將翁鬧作品重新整理問世,林君昵看了非常喜歡,「因為他的東西很真誠。」萌生拍攝相關主題影片的念頭,並向公視申請經費獲准。那年林君昵去法國巴黎西帖藝術中心駐村,便邀請當時旅法的導演黃邦銓,攜手拍攝這部以翁鬧為主題的紀錄短片。
林君昵、黃邦銓執導的短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入圍今年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
黃邦銓因《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贏得上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和最佳短片獎,也獲頒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實驗競賽首獎和最佳紀錄片,是國內外備受矚目的新銳導演。林君昵很喜歡他的作品,加上兩人對翁鬧作品的想法很契合,才敲定合作計畫。
黃邦銓的短片作品《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贏得上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和最佳短片獎,也獲頒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實驗競賽首獎和最佳紀錄片。(黃邦銓提供)
他們以精簡人力去東京追尋翁鬧的生活足跡,本想聘一名翻譯,最後因預算吃緊作罷。由於林君昵父母曾留學日本,她6歲以前住在當地,小時候的基礎加上長大自學,讓她「硬著頭皮」身兼翻譯,與黃邦銓組成兩人團隊赴日拍片。
為了呈現年代感,影像做了特別處理,部分用的是過期底片,拍攝影格都是18格以下。
林君昵說:「雖然公視支援經費,但以出國拍攝來說不是很多,所以只有我們兩個人去。好處是受訪者不會覺得有人侵入他們的生活,反而親切與我們互動。」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使用16釐米膠卷拍攝,起初他們擔心在日本購買與沖洗底片可能會是問題,沒想到品質比台灣好,費用也更便宜。林君昵表示,也許因日本電影產業還有需求,所以能維持一定的市場價格;反觀台灣較少使用膠卷拍攝,要找到可信賴的沖洗店家不易。
今年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單元以聲音設計為主題,藉由2天的工作坊讓觀眾見證聲音與影像編織結合的過程。
之所以選擇底片,黃邦銓說明:「我們討論很久才決定,後來發現有很多巧合。例如受訪的老人家說,30年代,他們看的電影也是以16釐米膠卷拍攝,而且那年代是有辯士的。」
黃邦銓認為,《天》片的受訪者某種程度就像辯士,透過影像向觀眾訴說那個年代的種種。另外,使用底片拍攝會產生一種距離感,他和林君昵都很喜歡那樣的質地。
音樂家王榆鈞在工作坊的現場布置了一個工作區,即時創作音樂。
用16釐米膠卷拍攝還有一個好處,是外景的機動性。影片中有些疾馳而過的畫面,是他倆坐電車時拍下的,由於黃邦銓拿的是業餘的Bolex攝影機,在車上與一般遊客無異,因此毋須特別申請許可。
使用底片攝影機也比較平易近人。黃邦銓解釋:「為保險起見,我們起初也隨身帶了數位器材,到現場後發現,用底片攝影機拍攝時,反而可讓對方卸下心防,甚至因對機器產生好奇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幾次之後,他們就不再帶著數位器材,最後整部片都使用膠卷拍攝。
為了呈現年代感,影像也做了特別處理,片中不少畫面在視覺上宛如發黃相片。黃邦銓說明:「部分用的是過期底片,拍攝影格都是18格以下,不是很流暢,一切都為了符合當時的年代感。」
黃邦銓(左二)和林君昵(右二)執導的《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入圍今年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兩人連袂出席相關活動。(黃邦銓提供)
《天》片的聲音設計由金馬得主周震操刀,由於林君昵和黃邦銓錄環境音時,使用的錄音機較小,到了後期製作階段、周震覺得素材不夠用,於是特地赴東京蒐集聲音。周震說:「很多紀錄片都會遇到這類問題,主要是受限於成本,拍攝現場都沒有請專業錄音師。」
林君昵執導的短片《淹煙》於2014年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國際競賽。
到東京後,周震沿著高圓寺所在的中央線一帶,捕捉鐵軌周遭的環境音,或是燕子因列車經過被驚擾發出的叫聲。他也請黃邦銓穿著木屐在巷弄裡來回行走,模擬翁鬧當年喝醉的走路步伐,或是回到家後、踩著木造房子的樓梯拾級而上,「我覺得這些是錄音室裡用foley(擬音)做不出來的。」
台灣電影受限於輔導金規定及不可掌控的因素,常因時間和預算嚴重壓縮,聲音設計總是被犧牲。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單元,邀請周震帶領兩天一夜的工作坊。他認為,與影像有關的聲音無法獨立存在,但礙於預算,他沒辦法找導演另外拍一支短片再配音,於是力邀《天》片的黃邦銓、林君昵,以及該片配樂王榆鈞加入。原班人馬再度合作,透過兩天的現場創作,讓觀眾見證聲音與影像編織結合的過程。
《天》片的聲音設計由金馬得主周震操刀,他為此特地赴東京蒐集素材。(林君昵提供)
黃邦銓把拍攝《天》片時未用到的毛片拿來二次創作,搭配與《天》片同年代、台灣早期影像工作者鄧南光的修復作品片段,剪輯出約五分鐘的影片,再由王榆鈞和周震分別在現場配樂和設計聲音。
為此4人前往新竹北埔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蒐集資料,也造訪熟悉台灣現代攝影史的簡永彬,實地體驗當時的沖片技術及美學細節。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想法、碰撞出火花,這樣的經驗在台灣不常見。
周震不諱言,台灣電影受限於國片輔導金規定,以及拍片過程不可掌控的因素,導致後期階段常因時間和預算嚴重壓縮,聲音設計總是被犧牲,遑論田野調查或體會當地的風俗民情與時代的感受,「但這才是創作有趣的地方。」
黃邦銓(前排左起)和林君昵、周震(後排左起)和王榆鈞因拍片培養出好默契,一起參與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聲音設計」工作坊活動。

旅法新星 黃邦銓

1988年生於台灣高雄/法國巴黎索邦第三大學電影系畢業、法國里爾Le Fresnoy國家當代藝術中心駐村

作品:

  • 2020年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
  • 2019年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和最佳短片獎,獲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實驗競賽首獎和最佳紀錄片。
  • 2017年 《回程列車》獲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實驗競賽首獎,獲高雄電影節台灣獎。

新創導演 林君昵

1983年生於日本東京/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作品:

  • 2020年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
  • 2016年 《來美術館郊遊》
  • 2014年 《淹煙》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國際競賽
  • 2014年 《移忘》入圍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入圍馬來西亞吉隆坡自由紀錄片影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