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13:44 臺北時間

體驗死亡影片點閱484萬次 青少年很關心憂鬱症

mm-logo
娛樂
《青春發言人》影片《仁德醫專死亡體驗課》在臉書點閱最多,累積超過484萬次觀看。(翻攝自《青春發言人》臉書)
《青春發言人》影片《仁德醫專死亡體驗課》在臉書點閱最多,累積超過484萬次觀看。(翻攝自《青春發言人》臉書)
公視青少年節目《青春發言人》捨棄電視首播,以臉書、YouTube網路新媒體為主要播出平台。2016年開播至今在台內自營新媒體節目中,無論影片觀看次數、粉絲追蹤數均為冠軍,其中談死亡的影片觀看數超過484萬次,連製作單位都吃驚。
製作人賴彥如自2006年擔任公視青少節目《流言追追追》企劃,陸續製作過《誰來晚餐》《老師你哪位》《下課花路米》等節目。2016年開始,先後擔任《青春發言人》企劃和節目製作人,負責節目轉型新媒體的內容。
其中,第1季一則討論死亡的影片〈仁德醫專死亡體驗課〉觀看數在臉書飆升,至今超過484萬次,讓賴彥如首次感受新媒體的力量,「原來只要選對議題,網路媒體就能像病毒一樣擴散,這在電視完全感受不到。」
兒少組長舒逸琪解釋:「影片講述死亡體驗課程,讓學生體驗寫遺書、躺棺材、提前認識死亡。台灣人比較不談論死亡,但影片卻持續分享許久,分享的都是青少年,Tag朋友『你看竟然有這種課』,我們也沒想到他們竟對這個議題如此好奇。」
青春期是憂鬱症好發期,《青春發言人》製作3分鐘動畫影片說明,吸引60萬次點閱。(翻攝自《青春發言人》YouTube)
舒逸琪直言,該議題製作成節目收視率並不好,而且因題目嚴肅,傳統製作節目的觀念會擔心沒人想看。「顯然傳統媒體跟網路觀眾是不同族群。我們也觀察BBC、NHK,只要是社會當下發生的事都可以談,但對成年人跟青少年用的方式不同。」
觀看次數居2、3名的影片主題分別是〈吃不完的營養午餐可以怎麼處理呢?〉,記錄高中生推廣環保餐盒的行動,約有235萬次觀看;〈我的彩虹家庭〉則是找來同性伴侶家庭的小孩,一同討論對同婚的看法,觀看次數約95.5萬。
《青春發言人》YouTube年齡層稍降,主力年齡層約15至24歲,點閱第1名是YouTuber小玉專訪,累積164萬次觀看;2、3名分別有60萬次、43萬次,皆是討論憂鬱症。賴彥如指出:「小玉明顯是吃粉絲流量,憂鬱症則是高中生間普遍的議題,在校園情況非常嚴重,也證明有很多青少年關心。」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