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台灣防疫功臣、口罩國家隊之一的加利科技公司,3日遭第一線藥師爆出,進口中國製口罩混充台製的實名制口罩流入市面,從中賺取價差謀利。檢調在新北市八里廠扣得相關證據,認定負責人林明進涉犯《刑法》詐欺和妨害農工商等罪,5日將他移送士林地檢署複訊,已坦承犯行的林明進以350萬元交保後,一改先前怒罵政府的態度,說自己「沒有委屈」。
本刊調查,口罩國家隊混充台製口罩的爭議,加利可能不是個案。相關單位目前鎖定2大重點清查,一是國家隊成員中,是否還有其他廠商大量進口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口罩,混充台製醫用口罩販售?二是醫用口罩最重要的原料為熔噴不織布,政府也要釐清,是否有國家隊廠商使用非政府「公配」的熔噴布生產口罩?
清查進口 疑似混充販售
在混充口罩部分,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已主動爆料,疑有另外一家廠商有類似非醫用口罩冒用醫用口罩的狀況,並說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檢調已介入調查。
本刊掌握,政府近日清查大量進口中國製口罩的2家廠商,一家位於新北市、一家在中部地區,經初步調查,中部的廠商提出發票等證據交代流向後,暫時排除涉案,但新北市一家廠商卻被發現,疑似進口中國製工業用口罩,混充馬來西亞的盒裝醫療口罩販售,雖未混入實名制通路,但可能已流入市面,相關證據已送檢調進一步調查。至於8月10日至9月6日,共遭查扣的83萬片偽台製口罩,因在海關就被擋下,並未流入市面,涉入廠商則待查。
欺騙大眾 掛羊頭賣狗肉
另在口罩原料部分,指揮中心物資組長蔡壽洤表示,國內口罩廠僅少數有能力自製熔噴不織布,多數則是使用政府低價發配的熔噴布原料,廠商當然可以進口國外的原料製作口罩,但不使用政府低價配給的熔噴布反而用進口的,「顯然不合理」,因此政府正進一步調查,是否有國家隊的廠商使用非公配的熔噴布。
政院官員表示,這次加利風波,關鍵不在販售中國製的口罩,口罩廠若要進口中國製的口罩、自己在市面上販售,或使用中國的原料來生產,這都不違法,但加利可惡的地方是,把中國製口罩成品直接混充成國家隊的台製口罩,流入實名制通路,等於欺騙社會大眾。蔡壽洤也說,加利進口中國製的口罩成品直接混充,「連加工造假都懶!」
政院官員說,這些廠商之所以能列入口罩國家隊,是因政府提供人力、機台乃至熔噴布原料的補助,等於政府徵用他們來供應台灣的防疫物資,因此,經實名制販售的口罩當然必須要是台灣製的,也代表這些口罩都是由國家認證、有防疫效果的醫療口罩。
低買高賣 兩頭賺取價差
根據經濟部官員提供的資料,政府供應給國家隊的熔噴布,每公斤約460元,相較於市面熔噴布價格600至1,000元,等於便宜近一半,政府當初與加利協調後,訂出每日徵用19萬片的口罩量,但撥給加利的熔噴布原料卻是每日22萬片的量,加利全都用光光,還可以在市面上賣,根本不像他們所稱的產能不足。
一名官員說,口罩國家隊幾個月來已打出名聲,但加利的混充行為等於是「雙面騙」,一面從政府拿機台、熔噴布等補助,卻把中國進口低價的口罩成品,混充進入實名制的口罩通路賣,先賺一手,另一方面又把這些低價從政府取得的原料,製成口罩拿去市場以「台製」品牌高價賣,兩面賺取價差。
更嚴重的是,政院官員直言,口罩防塵效果與防疫效果是兩回事,目前從中國進口的口罩幾乎都是「工業用」等級,換言之,若加利進口的中國製口罩根本不是醫用口罩的話,除了詐騙人民之外,更可能衝擊防疫效果,「這就是在賺黑心錢!」
至於如何避免中國製、乃至他國進口的非醫療用口罩流入市面,衝擊台灣的防疫成效?政府已準備從標示及查驗2大途徑著手防堵。
管理源頭 擬訂抽驗頻率
標示部分,目前正研議不論是進口口罩或口罩國家隊生產的口罩,都要逐片打上MD(或Medical,指醫療用)及原產地。一名政院官員接受本刊採訪表示,口罩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連雷射標籤都有仿造的,要偽造鋼印其實不是難事,因此,加強鋼印標示雖便於初步辨識,但更重要的是源頭管理,只要中國或他國進口的大量口罩,都要緊盯流向,以防止混入市面。
官員表示,6月之前口罩「全額徵用」階段,國家隊的工廠都有政府派駐的駐廠人員,但6月開始宣布「定額徵用」後,駐廠人員撤出,扣除全國每日徵用八百萬片口罩,剩餘的量,廠商可自由定價、販售;這次爆發加利口罩事件,指揮中心已擬出未來國家隊徵用口罩的抽驗頻率,原料熔噴布部分,每個月至少抽驗一次,口罩則從製作到成品都要抽驗,工廠每2個月至少抽驗1次,徵用的口罩每月抽驗至少1次,以防加利事件再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