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怡惠透露:「都是道聽塗說,誰沒聽過幾個婆媳的故事呢!」她指出一次到餅店田調,順勢和餅店老闆娘聊起婆媳相處,得知這位婆婆對媳婦疼愛有佳,感人地說:「即使只剩下一碗飯也要給媳婦吃。」且出國玩只帶媳婦,留兒子在店內打拚,時常帶媳婦買包買鞋。
婆婆隨口透露心聲:「錢花下去就會很乖。」溫怡惠認為:「這麼大的家業怎會只剩一碗飯?但婆婆話還是要這麼說,因為拉攏媳婦等於拉攏兒子,這就是聰明婆婆的處事之道。」
還有一次溫怡惠在想點子時,隨口詢問會計家中的阿嬤和孫子的相處過程,「因為小孩子會說髒話,有時會被阿嬤糾正。」於是她把這樣的互動,寫在「蘇林彩香」和孫子的相處橋段,並告誡孫子不能說謊,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令觀眾看得感動。
製作人陳慧玲認為,傳統台灣婆婆共同特質不外乎重男輕女、節省勤儉、養兒防老等,她從中提供許多編劇建議,藉由《我的婆婆》展露媳婦們共同的心聲:「我們都是別人的媳婦,覺得婆婆很過時但講不出口,只好透過劇中人物,用打破第四道牆的方法對著觀眾講。」
雖然婆媳相處是萬年不敗題材,但溫怡惠刻意在劇中做了轉型,拉大婆媳差距,塑造一個有話直說的媳婦,「觀眾的價值觀在改變,傳統婆婆較強勢,媳婦較委曲,以前的觀眾看這部戲會覺得媳婦很忤逆,但現在觀眾卻覺得媳婦做自己真實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