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16:45 臺北時間

中台灣水稻害蟲數攀升 農改場提醒農民盡早防治

mm-logo
生活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調查發現,特定通風較差田區的稻叢有稻細蟎及褐飛蝨聚集危害。圖為褐飛蝨成蟲。(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調查發現,特定通風較差田區的稻叢有稻細蟎及褐飛蝨聚集危害。圖為褐飛蝨成蟲。(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彰化、南投及台中3縣市水稻陸續進入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調查發現,特定通風較差田區的稻叢有稻細蟎及褐飛蝨聚集危害,且監測數據顯示二化螟成蛾數量有攀升趨勢,農改場呼籲農民注意相關害蟲的防治,以確保水稻生產。
二化螟成蛾。(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農改場說明,稻細蟎棲息於水稻葉鞘內,會隨著水稻生育向上遷移危害,並可藉由風力傳播,除了造成水稻生育受阻,更會傳播葉鞘腐敗病孢子,使水稻葉鞘出現褐色病斑、抽穗異常、穀粒褐化及不稔實等病變。
棲息於水稻葉鞘內的稻細蟎。(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稻細蟎為害造成穀粒褐化及不稔。(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褐飛蝨的成、幼蟲則偏好成群聚集在水稻基部及中段吸取稻液危害,受害輕者基業會黃化,重者則全珠枯萎、倒伏,造成「蝨燒」現象,提醒農民可以檢視稻叢基部,若發現每叢水稻的飛蝨數量達5隻時,就應立刻進行防治。
褐飛蝨造成的「蝨燒」現象。(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防治二化螟的關鍵時間則是在二化螟成蛾大量發生7至10天後,初孵化幼蟲鑽入稻株葉鞘取食,若延誤施藥,幼蟲蛀入莖桿危害,將出現白穗症狀。
二化螟幼蟲蛀入莖桿危害,將出現白穗症狀。(翻攝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農改場提醒,針對稻細蟎,農民可使用4%、6%或9%培丹粒劑,並在孕穗期前進行防治;褐飛蝨則可選用10%氟尼胺水分散性粒劑2,000倍、10%賽速安水溶性粒劑4,000倍、16%可尼丁水溶性粒劑3,000倍、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3,000倍等藥劑防治;二化螟的防治藥劑,則有6%培丹粒劑、50%撲滅松乳劑1,000倍,或50%培丹水溶性粉劑1,000倍等可選用。
(取自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臉書)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