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皆有偏好,遇事總有主見,碰到總統大選這類大場面,自然會選邊站出立場。官面上,政府大員非得公開宣示不偏不倚、中立客觀不可。私底下,能否全然不偏不倚、中立客觀,就很難說了。譬如,當年民主黨杜魯門與共和黨杜威選總統,兩杜相爭,中華民國政府表面上中立,實際上一面倒替杜威加油。
對此,杜魯門看在眼裡,掩著一肚皮悶氣。那次大選,氣勢、民調一面倒,揚杜威而抑杜魯門。然而,大選揭曉,冷鑊裡爆出熱栗子,杜魯門勝出。此後,國民政府就吃大虧,內戰兵敗如山倒,亡命至台灣,生死關頭之際,杜魯門政府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一棒子把台灣往死裡打。
後來,幸虧韓戰爆發,杜魯門迫於時勢,不得不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派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然而。終杜魯門任期,他始終拒絕派大使,只派個「臨時代辦」蹲在台北,更拒絕與我方簽署共同防禦條約。要等到共和黨艾森豪當上了美國總統,這才向台北派出大使,並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一般認為,共和黨政府對我國較為友善,所以,大半個世紀前總統大選,偏向共和黨杜威;大半個世紀後總統大選,最起碼,台灣民間,偏向共和黨川普。然而,史蹟斑斑,美國對台關係「要命公報」,卻是共和黨多,民主黨少。
早年,共和黨尼克森當副總統時,以對中華民國友善著稱。可是,尼克森當上總統後,卻派季辛吉密訪中國大陸,發布《上海公報》,與中共互設連絡辦事處,建立實質關係。也是尼克森任內,美國保台不力,台灣喪失聯合國席位。幾年後,民主黨總統卡特與北京政府簽訂《建交公報》,直接切斷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又後來,共和黨雷根當了美國總統,當時,台灣還指望雷氏,恢復與我國外交關係,沒想到,他上任後,卻與中共簽訂《八一七公報》,又狠狠踹了台灣一腳。
美國之寶,豈是好押的?押錯了,固然倒楣;押對了,也未必得利。老天爺幫忙,拜登別像當年杜魯門一樣,當選之後,追算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