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日宜蘭南方澳大橋斷裂,造成6死、13人輕重傷的悲劇,如今最終調查結果出爐,共列出4大主因:
南方澳大橋位於漁港出海口,屬重鹽害、高濕度區域,使用多年吊索系統防水設施逐漸劣化,造成積水線附近的鋼絞線嚴重鏽蝕,事故發生前吊索有效殘餘截面積僅剩約22%至27%。
事發當天油罐車行經大橋中央時,因吊索系統生鏽,鋼絞線強度無法承受負載而斷裂,引發其他吊索系統連帶遭到破壞。
大橋吊索系統開始破壞,橋面大梁鋼構應力隨著吊索破壞數目增加而逐漸上升,當吊索全數破壞時,橋面大梁鋼構已產生顯著破壞,導致大橋斷裂崩塌。
事故發生前,我國橋梁屬性定位及主管機關相關法規不完整,特殊性橋梁檢測方式及規範指引不完備,且未落實執行,導致該橋於竣工後執行過之7次橋梁檢測皆為定期「目視檢測」,而事故前3年7個月間,未有任何檢測作業。
運安會除了報告4大事故關鍵,還有與風險有關之調查發現12項、其他調查發現14項,已將6項建議分別致各橋梁主管機關、交通部、宜蘭縣政府及致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