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鍾旻(Raymond Zhong)昨撰文報導台灣的防疫現況,文中提到過去幾個月來,台灣人的生活「正常到詭異」,人們擠滿棒球場看比賽、聆聽大提琴演奏會、逛夜市等。台灣的人口大於美國佛羅里達州,但疫情死亡人數卻能用兩隻手計算出來。鍾旻形容,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狀況如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的平行時空。
「不過,這樣的好運能還能持續多久?」鍾旻寫道,這是台灣民眾擔憂的問題。
鍾旻指出,台灣防疫有成,歸功於滴水不漏的邊境管制,以及嚴格的防疫政策,這使台灣成功把病毒隔離在門外。但其他國家陸續開始施打疫苗,讓他們放鬆邊境防線,台灣恐怕會陷入經濟和政治上被孤立的窘境。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表示,儘管台灣的衛生官員在努力下取得了成功,但台灣的防疫有成,也有一絲運氣成分。王智弘表示,台灣在上週已出現英國移入的變種病毒病例,政府也進一步實施邊境管制政策。
王智弘說:「這麼長時間以來,台灣始終超前部署,這是相當了不起的。不過,即使台灣能在今年中施打疫苗,那也還有6個月的時間。」他認為,台灣的狀況要再維持6個月真的很困難。
另外,新加坡近日已對台灣開放入境措施,但台灣並沒有以此回應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染病學學者費雪(Dale Fisher)表示:「我們覺得就算有境外移入,也未必會擴散,如果你對你的防疫系統沒有信心,那你就會把邊界封得很嚴密。」而台灣人民又能忍受封鎖的狀況多久?1年?還是5年?
費雪表示,台灣真正的考驗是,如果這些疫苗最終不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那麼世界需要與疫情一起生活更長的時間,因此隔離並非長久之計。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向《紐約時報》表示,雖然疫苗被證實是一個長期下來有效的抗疫方式,不過台灣政府不會因為公眾壓力放寬防疫政策。他說:「我認為會爆發另一波疫情,因為每個人都在想『我已接種疫苗,或是我下星期要接種疫苗,我等夠久了,現在我已經自由了吧?』」陳時中認為,要有更多證據證明疫苗可產生持久防疫的效果,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放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