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期間Clubhouse出現了幾個滿有意思的主題房,像是前面提到的Jean-Claude Biver參與了其中一個房間聊5711停產、他的兒子Pierre Biver也和LVMH集團總裁的小兒子Jean Arnault,一起開了聊「手錶社群裡的年輕族群」主題,其他還有像是聊德國錶收藏的(非常道地還講德語,點進去之後只好黯然按下Leave quietly)、女性記者們聊跑鐘錶時尚圈遇到被認為能力不如男性的不平等待遇等等。其實能進去有趣房間的機會還滿多的,但跟手錶主題也跟Clubhouse其他領域題材遇到的問題一樣,好的主題不代表有好的內容,如果主持人和參與者聊的內容太湯湯水水,真的會很像在聽一群人講長篇廢話。
不過或許因為手錶主題算相對小眾,加上發起聊天室的主持人都是業內專業人士,所以聊天內容的素質算滿高的,但缺點就是他們大概都是瑞士時間晚上六七點開始講,所以台灣時間是凌晨一兩點,中間有幾天我真的抵抗不了時差快要睡著,畢竟Clubhouse明文規定不能錄音(除非主持人同意)、聊天室房間關閉後對話也無法保存,要聽內容真的就要卯起來戰鬥,所以最終還是撐了下去待到退房。
密集聽了大概一週的心得,發現目前鐘錶圈對於Clubhouse大概有兩類操作,其中一個是品牌端的宣傳管道。IWC執行長Christoph Grainger-Herr開的主題房,是我個人在Clubhouse最早聽到的手錶主題聊天室,沒聊什麼非常產品面的東西,房間內的主要成員都是IWC的相關人士,像是維修技師、專賣店經理、還有品牌行銷團隊之類的,其他還有藏家、同業等成員在裡面,大家就話家常閒聊,當然一定會帶到跟IWC有關的內容,不過話題也就是擦過而已,不是很認真鑽研的那種探討。後面有一集還找來Mercedes-AMG GT3車手、也是IWC品牌大使的Maro Engel聊聊他剛完賽24H Daytona GTD賽事的心得。這類型的操作其實還滿自然的,不會讓人覺得就是在做產品介紹的感覺,不過當然也要主持人夠會聊才行,緊扣品牌和時事,閒聊的方式又不會讓人覺得像訪問那麼正經,用聊天的方式在做branding,很能在不知不覺中就置入品牌想傳遞的訊息,IWC這招使得還滿高明的,不過後續效應能持續多久也滿值得觀察。
而另一種類型則是業界人士或媒體間的互動交流。這個類別的主題房還滿精彩的,有天突然在Clubhouse看到Jean-Claude Biver和他的兒子Pierre Biver、以及PHILLIPS富藝斯鐘錶部門專家James Marks要開聊天室的通知,即便是台灣時間接近凌晨三點,還是覺得這麼精彩一定要忍住睡意聽一下的啊!果不其然聽完之後我給它五顆星評價,非常值得進去的一間房間。以前對James Marks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聽完之後覺得這個人的觀點還滿有洞悉力的,查了一下發現他專精百達翡麗和勞力士的古董錶,難怪這一集會找他聊。針對百達翡麗5711停產他率先開砲表示,5711無疑是一只好錶,但問題是在於現在大部分戴5711的人,都是在享受「我有能力買到5711」的優越感,像穿制服一樣是上流社會的符碼,戴這只錶的意義是因為它可以幫你證明你的能耐,當產品變成某個族群人人都在戴的標配,就是高級品牌要產生危機意識的時候了。
關於這點Jean-Claude Biver補充說,他很激賞百達翡麗總裁Thierry Stern有魄力做出停產5711的決定,因為太多人在投資、炒作讓5711的等待名單可能要排上十年這麼長,長遠來看這對一個品牌來說不是健康的狀態。但會出現這種現象,某程度也是來自錶迷們並沒有很熱衷在渴望「創新」,導致品牌每每想推新東西的時候都會綁手綁腳,以致最後大家都還是傾向經典款和熱門錶,這也是為什麼受歡迎的特定牌子和款式都不會洗牌的原因。最後Biver也誇獎了老東家愛彼一番,表示他前陣子回愛彼參觀,發現了AP在產品面的進程和成熟度讓他非常震驚,他很看好未來AP有著用產品和百達翡麗對決的發展性,關於這點James Marks也樂見其成地表示贊同。Biver也表示身為百達翡麗錶迷的他,其實滿樂於看到5711能有不同尺寸或結構面的嶄新嘗試,他說他就曾開玩笑跟百達翡麗的老總裁Philippe Stern說:「過去我在AP的時候打不過你們PP,以前打不過、但現在買得起也是一種征服啊!」老人家就是這麼可愛,如果沒有Clubhouse,要聽他這麼自在的即時放送真心話還真的是很難有管道。
聽這些有趣的房間真的會聽得有點上癮,之前社群上有人分享聽Clubhouse邊聽邊做筆記的狀況,還想說有這麼誇張嗎?然後親身體驗之後確實有感,像是在聯訪、也像是聽一場講座,如果舉手還能被點名發問就真的是採訪了。回過頭想想台灣的鐘錶媒體能利用Clubhouse發展出什麼新形式嗎?Clubhouse就像一個去中心化的即時Podcast,只要主持人開放權限,聊天室裡的每個人都可以加入對談、發表意見。所以如果像過去一樣有實體錶展的時候,可能找個媒體們在吃中餐或等採訪的空檔、甚至搭車移動的時間,就可以直接開個聊天房談新錶了,即時性非常強大。沒錯看不到圖片大家會哀哀叫,但如果區隔好這個平台提供的訊息屬性,聊的是趨勢、是業內編輯的閒聊,或許就不會有期待失望的落差了。更深入的產品介紹可以看媒體後續的網站報導、圖片可以上Instagram搜尋,深度的東西可以事後吸收,閒聊中講出觀點這種概念的建立反而比較可貴。
當然介面是英文、以及必須是iOS系統用戶、還要有推薦碼才能進入的Clubhouse,都讓近用的門檻變得比較高,可以參與到媒體聊天室的錶迷可能不會太普及,要怎麼擴散會是一個問題。不過當一個新的平台出現,就代表我們有更多取得知識的管道,媒體必須更勤勉做功課取得內容、錶迷也要有篩選訊息並建立觀點的鑑別力,也許最近有點退燒的Clubhouse可能很快泡沫化,畢竟在這個資訊快速的時代,任何事物的可取代性都是很高的,在它消失之前,我們可以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像濾網一樣過濾出想留住的成分,有選擇和分辨的能力才是社群媒體使用者的最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