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6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意識共棲《複身犯》 懸疑犯罪型變激發科技感

mm-logo
娛樂
楊祐寧飾演被迫接收不同角色意識的死刑犯,性格多樣,被拘禁在封閉的醫學科技實驗室。(牽猴子提供)
楊祐寧飾演被迫接收不同角色意識的死刑犯,性格多樣,被拘禁在封閉的醫學科技實驗室。(牽猴子提供)
電影《複身犯》結合犯罪、科幻、懸疑驚悚等元素,描述警方透過醫學實驗科技,將幾位身亡的嫌犯意識上傳至死刑犯腦中,尋找連環兒童失蹤案件真相。
監製林秉聿與導演蕭力修以洪子詠的獲獎劇本為基礎,揭開生命的傷痛記憶,藉類型片包裝,添加爆破、飛車、動作場面,搭配美術、聲光設計,與台中高美濕地、高雄月世界等景觀,拍出荒涼的未來感。
4年多前,對科幻題材有興趣的電影監製林秉聿,一眼看中洪子詠獲優良電影劇本首獎的《193路(往月球)》,深受故事裡「意識上傳」的概念吸引。而洪子詠對劇本拍成電影只有一個條件:導演要經過她認可。沒想到林秉聿提出第一個導演人選蕭力修,洪子詠馬上同意,但當時林秉聿根本不認識以《麻醉風暴》橫掃四座電視金鐘獎的蕭力修。
105年度優良電影劇本評審委員總召紀蔚然(左),頒發首獎給洪子詠(中)與另一首獎得主許世輝(右)。(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我喜歡《麻醉風暴》製造的緊繃氣氛,和衝突元素之間的平衡。」林秉聿解釋,想和蕭力修合作的另一原因是他處理類型影片的功力,「因為我想拍類型片。」
蕭力修和林秉聿同樣熱愛科幻電影,也欣賞故事創意,但原劇本關於意識人格原生家庭問題的描寫,傾向文藝片,兩人討論之後,決定朝商業靠近。
林秉聿認為,「原故事要做成類型片,最大的調整就是要放入凶案。使意識上傳的機密計畫,有強而有力的動機。」洪子詠認同林秉聿的想法,在新版故事大綱加進連環兒童失蹤案件,隨後由蕭力修與林秉聿接手改寫劇本。林秉聿每寫一稿,蕭力修就邊看、邊思考如何拍攝,並盡量以觀眾角度提出建議回饋,一來一往,劇本多達五、六稿,逐漸發展為具類型片特色的《複身犯》。
「不管靈異、動作或黑社會電影,類型片都有專門滿足觀眾的『馬戲團段落』,這些段落的設計,要靠編寫與拍攝經驗的累積。」蕭力修表示,有些橋段看似和主軸無關,但因是類型電影必要的表演秀,所以要保留。《複身犯》裡的爆破、飛車、動作等場面戲,不但是順應劇情發展而出現,也因能給觀眾直觀的娛樂感,所以不能少,並得在劇本階段先想好。
開場的飛車爆破戲,選在台中高美濕地環港北路拍攝,捕捉風車大道的空曠荒涼景觀。(牽猴子提供)
由於預算有限,全片採輕科幻風格,背景設定在未來的5到10年之間,不強調炫目的高科技感,而把重點放在「失去身體」與「不同意識困在同一身體裡的恐懼感」,帶領觀眾體驗角色的心理狀態,增添懸疑驚悚成分。此外,也保留原始故事核心對邊緣人的關注,以及因意識上傳產生的「人造多重人格」。
《麻醉風暴1、2》兼具職人劇、犯罪、懸疑類型的執導經驗,讓蕭力修學到從類型的切換與融合創造新鮮感,進而運用在《複身犯》。他稱這種方法為「型變」,「有時單一類型無法百分百滿足觀眾,就要找出另一種元素填滿。而且不只類型可以變,演員也可以變。」
監製林秉聿(左)與導演蕭力修(右)聯手在原劇本意識上傳的故事概念基礎,融入犯罪、懸疑、動作等類型電影元素。

擅長類型劇 蕭力修

  • 1976年生於雲林
  • 學歷: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
  • 重要導演作品:
  • 2021年 電影《複身犯》
  • 2017年 劇集《麻醉風暴2》入圍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
  • 2015年 劇集《麻醉風暴》獲電視金鐘獎電視電影導演獎
  • 2014年 電影《想飛》(與李崗合導)
  • 2013年 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與北村豐晴合導)
  • 2004年 短片《神的孩子》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最佳特效
  • 2003年 短片《COPY:COPY》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實驗電影

迷上科幻片 林秉聿

  • 1980年生於台南
  • 學歷: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碩士、主修編劇
  • 重要經歷:
  • 犢影制作電影有限公司創辦人
  • 2021年 監製、編劇電影《複身犯》
  • 2019年 聯合監製電影《江湖無難事》
  • 2016年 影集《菜鳥新移民》第三季第一集製作人
  • 2011年 監製電影《戀愛恐慌症》
  • 2011年 電影劇本《母老虎》獲優良電影劇本優等獎
楊祐寧飾演接收不同角色意識的死刑犯,有如靈魂共棲的「宿主」,考驗演技。
發掘演員潛藏的性格,挑戰從未有的表演,雖會讓演員沒安全感,但蕭力修覺得,這反而可以激發很好的化學反應。《複身犯》男、女主角楊祐寧、張榕容,就在片中有超越以往的表現。
片中運用許多投影技術,包括楊祐寧等演員的車內戲都在棚內拍攝,可更專注於表演,但因作業更複雜、拍攝時間比以往多一倍。(牽猴子提供)
楊祐寧飾演接收不同角色意識的死刑犯,有如數個靈魂共棲的「宿主」,性格多樣。林秉聿透露,楊祐寧看過劇本後態度十分積極,片中不但展現忽男忽女、時而無辜、時而邪惡的面貌,且全程投入,成為出品人之一。
拍攝前,蕭力修先安排楊祐寧與陳以文、王淨、李銘忠、林哲熹等演技派卡司一起排練。由於楊祐寧必須演出各種角色的人格特質,還得分別與不同演員再次讀本,了解彼此的狀態。之後這些演員又各自錄下演出片段供楊祐寧參考,以讓他做出不同人格上身時的表情、肢體反應。
導演蕭力修(左)與女主角張榕容(右)在拍片現場討論劇本。(牽猴子提供)
《複身犯》攝製預算約7千萬元,除獲1千萬元國片輔導金,台中與台南市府也各補助400萬元、180萬元,高雄市府的「高雄人」則投資500萬元。林秉聿強調,是劇組先決定好取景縣市,才申請補助、投資。公部門挹注資金後,相對降低投資風險,但一度有投資方臨時縮手,造成2千多萬元缺口,幸好其他公司加入才解決。
飛車戲採好萊塢拍攝方式,耗時加倍,但演員在車裡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可專注演戲。
片中人體實驗戲結合實景與棚內搭景,實景部分商借當時尚未營運、建築頗具科技感的台南史前文化博物館;棚內搭景則延續博物館室內風格,搭出偵訊室、監控室、獨居房,經由美術、燈光設計變化,形成實驗場所與腦內空間兩種世界。
棚內搭設的實驗監控室,經由美術、燈光設計變化,形成冰冷的未來感。(牽猴子提供)
另外,飛車戲也是考驗。林秉聿表示,以前台灣飛車戲多半將車子放在行駛中的拖板車上,鏡頭拍攝駕駛座的演員。《複身犯》採好萊塢拍攝方式,先拍車手開飛車的外景,另有車頭、車身、車尾配備攝影機的素材車,照原路線再開一次。接著進棚拍車內戲,演員在車內,車窗外景則是素材車拍到的影像投影。
棚內的車戲,演員在車內,車窗外景是素材車拍到的影像投影,得配合實景不停變換調整。(牽猴子提供)
林秉聿說,此種拍攝方法,車拍時間比以往多一倍,投影流明度也要夠亮,還得配合實際窗外景色隨時調整,並晃動車身。雖更複雜,但演員在車裡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可專注演戲,「還有演員覺得很有趣,像玩VR、打電動。」
全片殺青後,後製花1年7個月,光剪接就耗時1年,原計畫赴北京製作特效,也因新冠肺炎疫情,多由台灣團隊負責。該片素材很多,為有效鋪陳故事,由曾入圍金馬獎的剪接師高鳴晟、陳俊宏,分別處理敘事節奏與人物情感。音效部分也下工夫,以聲音帶動人物情緒與環境的轉換。
導演蕭力修(前)在飛車拍攝現場研究鏡頭取景角度。(牽猴子提供)
對蕭力修而言,片名《複身犯》中的「複身」,有多層雙關意義,像附身、也是復生。「片中死去的人有機會因實驗重新獲得一次生命,但如何在重生的過程找到自我認同、面對過去,才是關鍵。」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