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造成6名消防員殉職,震驚社會。電影《候鳥來的季節》編導蔡銀娟對此心疼不捨,搜尋相關資料和報導後,得知台灣消防員面臨工作繁雜、人力不足、資源不對等諸多問題,埋下探討消防議題的想法。
時隔3年,蔡銀娟與工作搭檔、丈夫李志薔注意到公視推出上限10集、單集14萬元以內的劇本「戲劇孵育計畫」,兩人於是組團隊,以消防職人為題材寫成《火神的眼淚》(以下簡稱《火神》)故事大綱參與徵案。
獲選後,李志薔力邀《麻醉風暴2》製作人湯昇榮擔任劇本顧問及製作人。蔡銀娟認為:「湯昇榮因有《麻2》多場爆破戲的製作經驗,對編劇和製作有很大幫助,可避免編劇因缺乏經驗,導致不會寫或不敢寫。」湯昇榮也適時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法,提高劇本的執行度。
戲劇孵育計畫規定獲選1年內交出完整劇本,為此蔡銀娟與共同編劇曾群芳陸續訪問北、中、南、東部各地消防員及替代役男,再透過新北市、台東兩地消防分隊協助,實際進駐分隊體驗消防員日常,一面編劇寫本。
蔡銀娟不但觀察隊員的例行訓練、外出安檢,也從衣食起居體驗消防員生活,晚上則睡在備勤室沙發過夜;遇到警鈴大作,她就隨隊出勤,記錄消防員工作樣貌與互動,還會視任務難度擔任志工,幫忙推車、提袋。因無法進入火場,蔡銀娟於是調出消防員隨身密錄器畫面,或另找火災紀錄片研究。
編寫劇本時還不確定能否拍成劇,但李志薔與湯昇榮一致認為,應提早為拍攝做好準備。湯昇榮強調:「寫劇本時我們同步規劃預算、估算製作規模,第一步就是仔細擬出4位主角的戲分和故事,以及每集發生的事故場面。」
李志薔補充道:「如果每集都出現火災,預算就會乘以3倍,難度高也不符合現況。台灣消防員不只打火,還要做很多事,故事應該強調職人而非英雄,結合議題與人性討論。」為拍出具台灣特色的消防職人劇,《火神》除了有4集的火災場景,每集更安排救護、山難、水域救援等不同危險情節。
憑藉題材創新、故事動人及規劃完整,《火神》在公視首次舉辦的媒合會中即吸引多家企業詢問,最終公視選擇與myVideo共投8千萬元合資合製。
台灣消防員不只打火,故事應該強調職人而非英雄,結合議題與人性討論。
為讓參與人員清楚了解消防工作內容及動作,以利規劃拍攝流程和動線,半年的前置期裡,安排導演組、製片組與演員赴北市消防訓練中心接受3個月課程,跟消防員一同出勤、學習打火,也實際進入燃燒櫃體驗火場高溫,在滿布濃煙的空間尋找受困者。
「火場危險多半來自濃煙,很多人因此迷路、失足,所以消防員會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訓練,有演員因此產生恐慌被迫暫停,可以想見消防員在火場救災的心理素質有多強大。」蔡銀娟說。
劇組設有爆破特技組打造真實火場,並請香港電影《烈火英雄》特效技術顧問霍錦棠當顧問,他的台灣子弟兵陳銘澤擔任火場特技指導。火場特技與美術、攝影、後製動畫環環相扣,架設火管、控制火勢都得事前反覆開會及驗收。
蔡銀娟指出:「像是火流動的方式,火舌何時從哪裡竄出?火勢多大?都要審慎調度和控制。如此一來,製作動畫特效才有足夠的真實畫面做基礎,演員身歷其境之後,也才能自然投入。」
火場特技指導為顧及人員安全,必須縝密設計排煙與逃生路線。如劇中一處大型火災場景,是租借百坪廢棄廠房搭建的3層樓實景,除了天花板上方留通道排煙,牆後有人員逃生走道,牆面添加石膏塗料,以便反覆燃燒,工作人員及演員服裝也要防火,降低易燃性。
李志薔透露:「該場景花750萬元搭設,拍一天就燒掉。」他感嘆火場戲需要大量金錢和高度技術,台灣影視製作經費有限,鮮少採用,專業人員只能去鄰近的香港學習,回來用在小規模電影或MV裡,直到《火神》才有機會展露身手。
火場戲需要大量金錢和技術,台灣影視製作經費有限,直到《火神》才有機會展露身手。
劇中主角任職的虛構單位「同安分隊」,室內3層樓空間在淡水搭景;消防隊外景及天台,則透過地方消防局協調外借。蔡銀娟指出:「拍攝消防隊除了建築外觀、車庫,還包括每輛價值上千萬元的消防管制車,對拍片來說是一大難題,所以我非常感謝消防局外借備用車輛。」
台北市、新北市消防單位因看重此劇為消防員發聲,且有助防災宣導,不僅出借硬體設備,還提供人力支援。首集開場的民宅火警,即是在北市臥龍街封街3天,消防員、車都到場協拍及戒備,現場出動超過200人,場面逼真浩大。
《火神》2019年底開拍後,遇新冠肺炎疫情,醫院急診室取消外借,劇組只能搭景拍攝,加上殺青延後及特效超支等因素,總製作費擴增至9千4百萬元,超出的1千4百萬元由蔡銀娟與李志薔承擔。李志薔不諱言:「一開始就知道是挑戰,但我們有共識,無論如何都要拍出來!」
成功的劇不只具影響力,還能打開市場,《火神》被國際串流平台Netflix相中,於公視、myVideo後跟播。蔡銀娟強調:「這是一部非典型商業片,隨著劇情發展會有更多當代社會面臨的兩難議題,不論面向哪個市場,用感人的戲劇帶給觀眾更多思索才是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