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嘆息的,是因為人力不足,除了台北、高雄、桃園、新竹是勤一休一外,台灣大部分縣市消防員是勤二休一,也就是做滿48小時才能休息一天。蔡銀娟說當消防員很辛苦,工作的危險性高,公保保障不夠,往往還被商業保險拒保;平常他們回家時候多半都在睡覺,也沒有時間和家人好好相處。
尤其一般民眾很重視的過年過節時刻,有一半的消防員都是上班和同事圍爐的,這樣經常在家人的重要時刻缺席,家庭容易產生裂痕。
台大社工系畢業的蔡銀娟,後來又去英國修讀藝術碩士,編劇、導演過電影《候鳥來的季節》《心靈時鐘》,是近期台灣影視圈創作量豐沛,也極具代表性的女性導演。
蔡銀娟的電影裡可見濃濃的關懷,對台灣偏鄉、對兄弟情感、對新住民、對幼小心靈承受失親之痛等等,藉著創作付出她對社會、對這份土地的愛,並和也是編導的夫婿李志薔合作無間。
蔡銀娟拍攝劇集《火神的眼淚》,自然不同於一般偶像劇,順著劇情發展很能感受到她對台灣消防人員的愛,是一種母性的關懷。現實生活中蔡銀娟正經歷和青春期女兒成長的磨合,她表示不一定要有血緣才是家人,她是父母領養的孩子,在36歲那年她也決定領養小孩。
蔡銀娟坦言當了媽媽會更有愛,但是社會對於媽媽和爸爸角色,還是有很多不公平,比方說該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有了小孩之後的問題會更明顯,如果沒有家人幫忙,現代媽媽真的很頭痛;而一般人如此,如果是消防員媽媽就會更辛苦。
以前沒有性平教育,蔡銀娟舉自己成長例子說:「我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印象中以前下了班,媽媽就會忙著去張羅晚餐、做家事,爸爸則是翹腳看報紙。」明明兩人都上班,為什麼回到家後就變得男尊女卑了?
蔡銀娟自己結婚後,就和李志薔約定好,第一年過年在他家圍爐,第二年過年就要回她家過了。她關懷女性受到不公平待遇,在拍《火神的眼淚》也藉著陳庭妮的女消防員角色受到歧視來表現。
《火神的眼淚》的導演、製片統籌、第一副導都是女生,不只在劇中釋放母性的溫柔,蔡銀娟也會考慮到女性觀眾的觀感,有些大男人相處太過火的言詞,也會稍加修改,盡量幽默,謔而不虐。
拍完《火》劇,蔡銀娟學習了很多消防知識,家裡買了很多住宅警報器,碰到朋友也會建議大家去大賣場買,她笑說家庭防火真的很重要,拍戲時也都有把重要觀念藉戲劇包裝進去,希望對觀眾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