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瑞在反對當時蔣介石總統連人後,籌辦的逢甲學院就狀況不斷,雖然1961年開辦順利招生200餘名,隔年還獲教育部核准招生680人,卻爆發賣學籍的學店事件。
董事會中有人以募款為名,向沒考上大學又不想立刻去當兵的學生收錢,給予學籍以暫緩服役,每人要價約4萬元(當時基層公務員月薪約2,000元),教育部發現後除令其限期改善,並要求改組董事會。
當時創辦人之一的董事丘念台即以自己同時擔任監察委員等理由,辭去逢甲學院董事職務,由於那時學校仍在陸續擴建,需資金挹注,一手籌辦學校的陳會瑞於是與董事長蕭一山一同尋找新的董事人選,還曾找上了當年正在籌辦輔仁大學的于斌樞機主教接洽,差點就達成共識,若當時雙方合作,逢甲大學即可能會成為教會體系的學校。
沒想到,受蔣介石家族重用、時任教育部次長的高信突然出線,與陳會瑞洽談接手逢甲學院事宜,議定由高信籌款400萬元入主逢甲,陳會瑞原以為自己仍能繼續留在學校辦學,最後卻被掃地出門,1963年學校董事會改組,他不僅遭踢出董事會,就連原本的教務主任一職也被拔掉。
高信接收逢甲學院一年後,校址即從原本的大坑,遷往目前的台中市西屯區,並於1980年改制為大學,長期由高信以重建人身分主導董事會,目前該校學生2萬餘名。
陳會瑞不甘自己的心血及上千萬元投資全成空,積極向高信爭取補償,雙方纏鬥多年,直到1972年,高信同意逢甲學院與陳會瑞和解,雙方簽約議定由校方支付陳800萬元,補償他創辦學校的付出及舉債,但陳從此不得再過問學校事務,也不能再發表對學校不利的言論。
不過,爭端並未因此平息,陳會瑞在簽約同意領取800萬元支票後,遭逢甲大學內部人檢舉涉逃稅,當時陳會瑞認為,這800萬元等於是校方退還他的投資款,本來就是自己的錢,卻被國稅局一反常規地視為贈與,需要報贈與稅,1991年遭要求補稅,加上罰款共近千萬元。
陳會瑞的兒子陳力說,父親為了辦學花光家中存款,從中國撤退來台時帶的黃金也賣光光,就連母親的嫁妝金飾也已變賣籌錢,被趕出學校時,還欠下一堆工程款,已經沒有錢可補稅及繳罰款,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因此遭法院查封拍賣,晚景淒涼,還好他自己經商有不錯的成果,加上朋友幫忙籌了約800萬元買下法拍屋,才讓一家人共渡難關,但隔了半年,父親就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