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的陳牧民去年6月派駐印度代表處,今年3月印度疫情大爆發,儘管他4月中已打過疫苗,但同月28日卻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頭腦昏沉,之後更持續發燒,並漸漸出現食慾不佳、喉嚨痛、吞嚥困難、嗅味覺喪失、腹瀉等症狀,5月4日確診,經印度醫師斷層掃描顯示,肺部竟52%有浸潤現象,血液檢驗也顯示身體發炎指數很高。
「當初稍微動一下就喘不過氣,感覺很恐怖!」陳牧民回憶,染疫期間吸氣吸一半就吸不上去,血氧值為93,他緊急聯絡當地醫院,得知必須住院才能使用氧氣機,但當時印度疫情爆發,病床難求,最後在台灣家人的協助下,先借一部氧氣壓縮機送到住處應急,獨自在印度家中獨自對抗病毒10天後,決定5月8日返台就醫。
抵台後,他在醫院治療約二週才出院,又自主健康管理三週,陳牧民說,出院初期走路、上樓梯都很吃力、會喘,也易疲倦,體力比以前差很多,醫師囑咐他在家復健,並做呼吸練習,透過長距離散步增加肺活量,目前已好轉不少,準備返印度工作,但他坦言,過去常長泳、騎單車的他,康復後仍感到肌力、體力明顯變差。
他並說,染疫後常感到食慾不振,甚至整天提不起勁,必須強迫自己補充營養,才能保持體力,為此,他建議只要一有症狀,就要跟醫師反映,醫院開的藥也要定期服用,出院後更要持續追蹤,他至今仍常量體溫與檢測血氧值,監測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