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今年來全球疫苗施打速度加快,為疫苗大廠貢獻營收獲利,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公司,如:BNT、莫德納等,去年第4季營收分別只有3.5億歐元(約新台幣116億元)、及5.7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億元),今年第1季即3倍數跳升到20.5億歐元(約新台幣680億元)、19.4億美元(約新台幣540億元),顯示業績幾乎全部來自新冠疫苗的貢獻。
反觀規模較大的疫苗大廠,如:輝瑞、嬌生等,因為在藥品、醫療設備、保健品等醫材的銷售穩定發展,而且營運基礎大,疫苗對整體營收獲利的貢獻度不到2成。反映在股價表現上,BNT、莫德納股價今年來上漲130%至150%不等,而輝瑞、嬌生漲幅不到10%。
常李奕翰指出,疫苗或新藥投資概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發初期,投資人可能面臨解盲失敗的風險,所有投資付諸流水的可能性高,所以適合能夠承擔高波動風險的積極型投資人;第二階段是藥品上市後,打疫苗或用藥的人數不斷增加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雖然股價已大幅反映利多,但風險相對較早期投資來得低。
第三階段是各類同性質的疫苗、藥品問市,市場供給量大增導致價格下跌,這時進場較有可能遭遇股價修正的風險。以目前新冠疫苗進展來看,正處於第二階段,也就是尚未施打疫苗的人還是很多,需求強勁,而且未來要再加強第三劑,或每年不斷施打,顯示還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不過,常李奕翰指出,藥價是影響生技製藥公司股價的重要因素,尤其美國近年興起的藥價管制議題,都讓生技製藥類股承受相當大的壓力。許多投資人也因此轉向不受藥價影響的次產業族群,如:基因檢測、醫療照護、健康管理、數位醫療等精準醫療領域,不僅適合積極、穩健型投資人參與,也說明了為何相關的ETFx健康科技指數,近2年漲幅可超越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1倍以上的原因。
- 精準醫療VS.生技製藥長期表現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