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灣在奧運賽場上已經從以前的「志在參加」,演變成今天的具有一定得獎實力。這一次東奧,台灣總共獲得12面獎牌。在桌球、體操、拳擊、羽球、空手道、高爾夫球等項目都創下史上第一次獲奧運獎牌的紀錄。這代表台灣的運動實力已經往上提高一個層次,不過,這究竟是曇花一現或是台灣體育國力的另一個境界,實有賴政府與民間共同的努力來證明。
第二、運動選手地位的提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戴資穎的經濟艙事件。當小戴揭露她坐經濟艙的時候,輿論譁然,她所形成的壓力讓主事的官員道歉,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也道歉。台灣社會對運動員的情感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是疼惜,這是全世界少見的情感。而且,這種疼惜已經接近神聖化的地步,就算小戴在金牌戰上失誤真的頗多,但是沒有人被允許批評她。對照許多運動員在今日單項協會中的弱勢,這產生了一幅極為諷刺的景象。
第三、「中華台北」這個奇怪的名稱引起國際媒體的注意。以往國際社會對這個名稱一片噤聲,默默不語,不過,這一次的東奧逐漸有人關心,為什麼台灣不能用自己的國家名稱及國旗參與奧運。對於台灣處境的同情,以及對於中國打壓的質疑與厭惡,在這次東奧賽場上表露無遺。3年後的巴黎奧運,國際局勢是否仍然對台灣有利,現在言之過早。不過,隨著台灣的獎牌越拿越多,奧運會中的台灣問題必然會持續引發討論。
第四、小S變成台獨。無疑地,這是這次東京奧運最荒謬的現象之一。大小S的政治傾向與認同在台灣路人皆知,這兩位明星過往的表現跟「台獨」這2個字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不過,在對岸網民的眼中,任何將台灣與國家做連結的語言或動作都構成台獨的要件。在對岸,「中華台北」叫「中國台北」,這一字之差可謂天差地遠。台灣的運動選手不是「國手」,任何將民族情感投射在台灣運動員身上的動作都必須被出征。
然而,奧運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民族主義的舞台,你越打壓它,它就越興盛。只要台灣的運動選手持續發光發熱,所有人終有一天都必須嚴肅思考如何處置「中華台北」這個無法承擔民族主義情感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