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19:04 臺北時間

奧運轉播評論「質量」引熱議 球評石明謹曝關鍵原因:不用這詞

mm-logo
生活
球評石明謹認為,「質量」一詞無法真實反映球的狀況。(翻攝自石明謹臉書)
球評石明謹認為,「質量」一詞無法真實反映球的狀況。(翻攝自石明謹臉書)
日前東京奧運落幕,在賽事轉播期間,有許多主播或講評人常用「質量」一詞形容選手的表現,然而這樣的用法在網路上掀起議論,有人認為用「質量」本身已有物理學的意思,拿來形容體育並不恰當,且是由中國流傳過來的用法,讓不少網友相當反感,但也有人認為,「質量」一詞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不應該泛政治化。對此,知名球評石明謹則在臉書po文透露,自己講評時不會使用「質量」的主要原因。
石明謹指出,很多人因為「質量」的說法感到反感,理由其一是因為這是中國喜歡用的詞,第二則是因為這個詞在物理學上另有定義。這些說法他倒不以為意,「用外來語不是什麼罪過,即便是中國傳來的,如果沒有全面禁用中國詞語,禁這個也沒什麼意義」;至於物理學上的意思,石明瑾認為,同一個詞在不同時空環境下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意涵,如果有很多人習慣用「質量」來代稱球的各種變化情境,那大家能理解就好。
但石明謹也說,自己其實也不會用「質量」來形容球,理由與上述2者無關,而是因為這個詞「無法真正仔細說明。」
石明謹表示,他在講評時通常會用「這球的速度不夠」「這球的力量不夠」「這球的旋轉不夠」「這球的角度不好」「這球沒有踢到球心」來說明,若是複合因素,則會說「這球的速度不夠,角度也沒選好」「這球踢輕了,而且沒有帶旋轉」。
石明謹說,上述這些說明都可以簡單的用「質量不好」來帶過,但他如此一來根本沒有辦法完整解釋這個球的真實情況,用「質量」兩個字確實可以省去很多解釋的麻煩,因為一顆球踢得好或不好都有各種理由,要一一解釋太麻煩了,不過身為足球球評的他認為,「既然我是來當球評的,我的工作就是解釋剛才這球發生什麼事,我可以解釋得不對不好,但不能想要省去解釋這件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