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掌握,賴清德閣揆任內就對減碳議題著力甚深,在接任副總統後,此事意外成了他與企業界產生進一步交往的連結。今年6月「台灣氣候聯盟」正式成立,由台灣8大指標性科技業者組成,成為國內科技產業面對海外市場「碳關稅」與「潔淨產業鏈」的壓力下,領先成立的平台之一。
「國際先進國家對碳中和的氣候目標,台灣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產業界普遍看法是,政府現階段的做法還是過於保守。」一位參與平台的人士告訴本刊,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後,曾代表政府宣示推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立場,當時讓企業界相當欽佩,包括相關綠能及電子產業,都曾私下打探賴提出政策背後的脈絡及動機,也想了解民進黨政府執行減碳的決心是玩真的,還是說說而已。
事實上,賴清德曾宣示的減碳政策目標並非唱高調,他在2019年卸下閣揆後,同年底歐盟即發布綠色政綱,宣示將開徵碳關稅,並在2050年成為「實現氣候中和的經濟體」,2020年世界各主要國家陸續跟進,訂出明確的碳中和期程,國際大廠蘋果甚至要求合作夥伴配合使用綠電,震動了台灣科技產業,使企業積極關注低碳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刺激了賴清德,促使他萌生進一步搭建國內討論平台的念頭。
該人士說,賴清德清楚副總統的角色不便直接對行政部門下政策指導棋,才選擇與企業端接觸,協助搭建平台、促成討論;台灣氣候聯盟以企業為主體對外發聲,賴僅扮演幕後協助角色。
「政府推動減碳目標已大幅落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企業再不及早因應,面臨的海外市場壓力只會更大。」參與平台的人士指出,台灣氣候聯盟成員全是台灣科技業的一級供應鏈業者,他們明確宣示「2050年前達到製程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目標,除能凸顯指標企業推動碳中和的決心,也有帶動下游供應鏈的效果。未來聯盟將盤點國內外現行法規狀況,彙整各界意見,以待政府推動立法、修法時,得以加速整體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