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非意謂舒米恩父子情感疏離,只是兩人都不擅表達,「我們不會特別聊天,不會彼此綁手綁腳的」,他們甚至各自煮各自的飯,不涉入對方的日常,他說:「那反而是一種相互信任,我們父子才能自在的各過生活。」父母離異後,兩個妹妹出嫁,就剩舒米恩和父親同住,即使演藝工作重心在台北,一得空,他就習慣回台東都蘭老家陪爸爸、寫歌。
父子倆話雖不多,也發展出一種和諧的相處模式。舒米恩的朋友曾親眼看見,他爸爸到車站接他們,父子只是含蓄的握手示意,儀式感是有的,但旁人就覺得這對父子「好客氣」,「對啊,每次回台東,他去車站接我就是這樣,這是我們交流的方式。」舒米恩覺得,爸爸雖然沒有說出口,但這就是爸爸表達關愛、歡迎他回家的「語言」。
《小兒子 膠囊時光》紀實短片推出後頗受好評,監製蘇麗媚與導演沈可尚再度合作,拍攝《小兒子 膠囊時光2》,舒米恩和爸爸是第二季的6集來賓之一,導演希望呈現他們父子一起生活的真實樣貌。他笑說,爸爸不習慣面對鏡頭,可是又想幫兒子,就算不願意也不會拒絕,「我爸也不在乎訪問內容,只怕會佔用自己太多時間,開拍前還問導演:要拍3天,能不能改成拍1天就好?」他知道爸爸會不耐煩,希望趕快拍完,只要時間到了,爸爸要去吃飯、想去教會,就直接問導演:「好了嗎?可以了嗎?」
「爸爸的生活真的是蠻無聊的,不知道能拍什麼,哈,所以這個單元叫《無聊男子數日子》。」舒米恩表示,導演想挖掘爸爸內心的小故事,會引導爸爸聊天、聊以前跑船的事,讓舒米恩第一次聽到爸爸講起他出生的往事,「當時醫術沒那麼進步,上船前我爸也不知道媽媽懷的是男是女,因為要報戶口,我的名字是爸爸從船上發電報回台灣的,爸爸也是在船上收到了『母子平安』的電報。」
舒米恩多年前曾以父親為了生計去當船員的角度,寫過一首歌〈遠洋〉,「其實剛開始我爸也會覺得,我這不是正常的工作。」直到舒米恩開始在家鄉辦音樂節,很多歌迷專程到都蘭看表演,讓爸爸親眼見著兒子真的做出成績了,才放下原本的擔心。短片中他爸爸還透露,之前託朋友買非洲鼓,原本開價8,000元,結果一聽是舒米恩的爸爸要買,樂器行自動降價只要6,500元,他爸爸滿是驕傲的說:「哦,很管用呢,你的名字。」這次導演也請他在拍攝時即興發揮,以父親的心情創作,當下他寫了一小段旋律,到了今年9、10月整首歌的詞曲創作才完成,歌名還未定,他會再找機會發表,認為這是他拍這支紀實短片的額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