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05:58 臺北時間

【國安防台蘋染紅3】憂逾千政商名流祕密檔案遭中方掌握 壹傳媒資料庫成國安未爆彈

mm-logo
時事
台蘋自2003年創刊以來累積許多爆料資訊,不少與中共有關。
台蘋自2003年創刊以來累積許多爆料資訊,不少與中共有關。
港版國安法2020年通過,民主派媒體陸續遭打壓,香港壹傳媒、立場新聞、眾新聞陸續停止營運。去年開始,香港法院指派的清盤人也對台蘋出手,要求清點資產並凍結帳戶,引發國安關切。事實上,政府阻台蘋遭港方介入,除了代表主權政府拒絕港版國安法侵犯外,另一原因是擔憂台蘋、台灣《壹週刊》手中握有大量個資檔案的資料庫遭紅色勢力掌握。
1位已經離職的蘋果資深員工說,台蘋設有資訊統籌中心,接受民眾投訴爆料;甫創刊時,基於台蘋鮮明的反共色彩,有不少批判中共或與中國有關的爆料進到報社。投訴者可能是台商、中國人、台灣學生、陸生等,投訴內容上從控訴中共政權不法,下至地方商業糾紛都有;這些投訴會從資訊統籌中心發派給各相關路線記者查證,採訪內容無論是否出刊,都會回復資統並建檔、存留光碟。
政府官員表示,許多人當初是信任黎智英的反共立場,才向《壹週刊》《蘋果》爆料,這些信任無法隨著清算或交易轉移。(達志影像)
台灣《壹週刊》則設有研究資料中心,長年整理台灣名人個資檔案,掌握這些資料,就能掌握台灣政商往來的脈絡細節。這些資料在台灣《壹週刊》停刊後,仍留存至今。
此外,台蘋資料一旦易主,還可能曝光匿名社論撰寫者。1名關切台蘋的學者舉例,台大校長管中閔擔任經建會及國發會主委期間,在台灣《壹週刊》匿名寫評論,被監察院認定違法兼職予以彈劾,公懲會也判決申誡處分;但在公懲會合議庭上,《壹週刊》都未透露管中閔到底寫過哪幾期社論。
台蘋去年紙本停刊,如今只剩數位版的新聞網運作。
這名學者表示,一家恪遵倫理規範的媒體,不會透露新聞來源與匿名作者的相關訊息;但若從公司的稿費支付時間、對象追查,就能清楚知道是誰匿名寫哪幾期社論,且從記者與報社的溝通訊息,也可一窺部分新聞的消息來源。他說,一旦這些行政資料落入中國手中,且新聞、評論內容被認定有「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意圖,記者、消息來源、社論作者恐都難逃《國安法》魔掌。
台大校長管中閔匿名替《壹週刊》寫評論曾引發爭議,台灣政府憂心,類似這樣的匿名評論者身分,也可能因港方清算、交易而曝光。
台蘋光在去年下旬,就透過兩波大量解雇,資遣五百多名員工,加上香港高層被捕、創刊主管與資深員工陸續離職,使公司產生訊息斷層。前蘋果員工說,五百多名離職員工的電腦一直堆在公司,就連IT人員都被資遣,「到底誰有空去清那些電腦資料」。
港警去年逮捕壹傳媒5高層、凍結公司資產,最後港蘋被迫停刊。(達志影像)
政府知情人士表示,過去大家基於對壹傳媒集團、黎智英的信任,把爆料資料給《蘋果》、匿名在《蘋果》撰寫批判中共政權的文章;未來如果台蘋經營權移轉,「信任無法轉移」。就算《蘋果》掌握的爆料資料無涉國安,僅是私人醜聞,也難保這些資料落入所謂境外敵對勢力或其關係緊密者手中,不會讓被爆料者因此受到要挾,做出危害國安的行為。
另名政府官員也說,一旦《蘋果》的資料為北京所用,不只有可能藉此羅織罪名,也可能被變造為假訊息散播,真假摻雜,一般人難以辨別,恐擾亂台灣輿論環境。
為防範資料外洩,政府跨部會討論因應之道,但因台蘋是私人公司,政府欲關切此事面臨重重困難。知情人士強調,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首先要思考有哪些法律工具可運用,其次還要考慮政府與媒體互動的分際,避免侵犯第四權;媒體人出身的文化部長李永得在交換意見過程中,就很明確表示,政府不應直接將手伸進媒體。
最後執政團隊決定,由文化部發函台蘋,要求台蘋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算(盤)人指令及要求,並且主動或依當事人請求後銷毀保有個資,「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