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台灣代表處引發的政治效應,立陶宛總統諾塞達(Gitanas Nausėda)日前受訪表示,他認為設代表處沒錯,但錯在名字沒有和他討論過,此番言論引起立國內部爭論,由於政府採半總統制,台灣代表處的設立主要是由總理和外交部負責,外交部對於總統的發言不以為然。
除了總統之外,立陶宛遭受中國外交制裁,也恐將影響該國經濟,在野陣營認為政府此舉會激怒中國,痛批支持的台灣的政策方向,甚至要求外長藍斯柏吉斯下台。
藍斯柏吉斯週二(11日)對此做出回應,他提到,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當初是誰、什麼時候同意設立台灣代表處,但他覺得很奇怪,因為在去年7月宣布這項決定時,幾乎沒有人提出其他意見。
藍斯柏吉斯說,其實對立陶宛人來說,根本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台灣人想要被稱做台灣人,「這完全正常,也不會違反我們的國際義務,也不違反條約」,強調稱呼台灣並不是一個錯誤。他反指,現在有些企業被打壓,違反國際承諾和歐盟市場體系,直指這才是不正常的情況。
藍斯柏吉斯也分享,最近他們看了一部知名紀錄片導演洛茲尼察(Sergei Loznitsa)的電影,電影中很多東西讓他有既視感(déjà vu),他認為最近這些質疑立陶宛的聲音,除非否定人們是否有決定權和自由權,否則沒有意義。他強調,追求自由才是正常,來自共產黨統治國家的侵略性和非法行為則不是,「我想歷經這30年後,我們還是要提醒自己是誰」。
追求自由是正常的,來自共產黨所控制國家的侵略性、非法作為則不是,「看來歷經這30年,我們還得提醒自己,誰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