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陳秀熙教授與研究團隊討論台灣疫情後續是否會造成社區大流行,對於台灣民眾現有免疫保護力,以及隨著時間、不同廠牌疫苗免疫力失效的情形也會進行討論,同時也和其他國家的結果進行比較,最後針對第三劑疫苗在不同施打速度上的效益進行模擬,並依據結果對於施打策略進行建議。
直播中提到,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開始面臨疫苗時效性的問題,國內自去年8月起開始針對高危險族群施打第二劑AZ疫苗,然而由於疫苗保護力有其時效性,例如在8月完成完整接種的族群,在3個月後,即11月,就會面臨失效的問題,而去年9月是台灣開始快速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時期,因此許多人的疫苗保護力會在12月中快速消退。
陳秀熙指出,去年12月分台灣也開始出現本土群聚感染流行,從台灣的AZ及莫德納疫苗保護力時效來看,12月初AZ疫苗保護力開始明顯衰退,社區群聚感染也在去年12月9日至今年1月11日之間,累積了56名本土個案,台灣將會在2月左右面臨AZ基礎劑保護力只剩20%的情況,如果沒有快速施打第三劑,疫情可能將無法有效控制。
據研究團隊針對台灣AZ基礎劑疫苗施打的700萬族群進行模擬,可以發現若是以「每天施打20萬劑」加強劑,預計可在1月底前補足疫苗保護力失效的問題;相對來說,台灣施打莫德納疫苗的時程較晚,且莫德納的保護時效較長,因此至這些人大約在3月才會開始有保護力消退現象產生。
因此,團隊針對疫苗加強劑的施打建議為,應和前2劑基礎劑的廠牌不同,例如,若前2劑打的是AZ疫苗,加強劑應以BNT、莫德納、Novavax或高端為主。
陳秀熙表示,若每天能打20萬劑,這波流行可在2月初受到控制;每天打15萬劑,控制時間則在3月初,但若每天只能打到10萬劑,流行將會更持續,若只打5萬劑,流行將無法控制。他坦言,日打20萬劑對台灣來說是個挑戰,除了「精準疫苗策略」之外,民眾也必須做到「精準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包含高危險區域環境監測及清消(如廁所和電梯)、避免高危險族群接觸公眾及群聚場所(如境外移入個案接觸者,以及個人防疫,戴好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