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角時,池家慶一看到白潤音的照片就很喜歡,試鏡後更驚訝於他細膩的動作表現,「當時他才6歲半」,認定白潤音是天才型演員,並依他的表演和講話方式修改劇本。
那場戲演的是,阿吉口袋有張照片要遞給媽媽看,由副導和演員們對戲。大部分前來試鏡的小朋友都在導演喊「action」後,對著副導講台詞,然後遞出照片。
池家慶說:「但小潤很特別,我跟他講了這場戲,不知他懂不懂。action時他一邊講話,手就在口袋抽、想拿又不敢拿的樣子,等媽媽問他時才慢慢拿出來。對導演而言,這些全部都是戲,我看了之後就決定要用他。」白潤音去年底也因本片拿下韓國首爾九老兒童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媽媽的角色,池家慶想找已當媽媽的演員。當時生下雙胞胎兒子不久的楊采妮看過劇本很快答應接演,希望以後與孩子一起看這部片。呂雪鳳及李李仁分飾阿吉的阿嬤和父親,台語功力深厚的兩人常即興演出,對白契合自然,為電影加分。
池家慶從小喜歡看宮崎駿動畫作品,希望打造出像《龍貓》一樣溫暖、療癒的食夢貘。 他在台灣拍片感受到文化差異,認為台灣影視根基深厚,人才和資源唾手可得。馬來西亞也有人才,但相關經驗比較少。
此外,馬來西亞影視產業因預算而發展出固定拍片模式,導演不敢要求太多。但台灣劇組專注導演的需求,總先問他要怎麼做,並提供參考資料,100%支持他,這是台灣和馬國拍片的最大差異。因此他學到:導演就是要把想像畫面好好呈現出來,「敢敢地要求,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