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中表示,境外旅客雖不像春節返鄉的人潮,但數據仍顯示「境外個案相當多」,這也影響著3至5月中,台灣如何在開放邊境加上境外人士增加的同時,依舊能有效控制疫情,而不像其他國家直接放棄防疫。
陳秀熙指出,6月前國內的防疫政策「病毒清零」是理想狀態,由於Omicorn的特性傳播時間短、家戶傳播快,顯見防疫相對困難;他認為,台灣在桃機事件後,也逐步趨向「動態清零」及「重症清零間」互相消長,鬆綁邊境政策後仍難以避免群聚發生,因此目前維持「重症清零」,達成「動態清零」的目標,不走向疫情大流行。
陳秀熙提醒,借鑑香港、韓國或日本等例子來看,自動態或重症清零走到病毒大流行的共存「速度非常快」,因此防疫強度的維持仍須兼顧,但也不影響新常態生活;他坦言,全球一直在等待新疫苗或藥物的出現與介入「預計在6月後」,可望讓病毒走到類流感化、疫情可控等程度,藥物治療的同時就不用擔心死亡,讓NPI逐漸鬆綁。
陳秀熙強調,「類流感化」這是台灣及少數國家最理想的模式,也希望其他國家能從病毒共存大流行,走入類流感化,這樣一來無論哪方面,這2個平行世界才可能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