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之後就沒有設想何時停下來,因為沒有退路。運動到什麼時候,我就繼續拍。」他透過朋友介紹,先後接觸20多位手足(抗爭者互相稱謂),並與攝影師相約,一起見面、相互了解。在當中周冠威先選出適合的人選,跟著分配攝影師拍攝。但之後有些手足放棄,或是他覺得不適合,就又重新找,最後選出片中的7位。
鏡頭前的手足有男女老少、有前線與後勤等不同崗位,各有代表性且相互合作。周冠威表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這個革命運動的本質,就是『無大台』」。意指此運動中,沒有任何團體或個人,統籌、下指令或代表示威者發言。
團隊有8到10位攝影師,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攝影師進出,因為他們也另有工作。片中7位受訪手足由包括周冠威在內的7位攝影師分別跟拍,但他身為導演,希望認識每位受訪手足,所以有時會與攝影師交換跟拍。
《時代革命》之前,周冠威曾在2015年編導電影《十年》第四段〈自焚者〉,大膽預言2025年香港人為了爭取民主自由,不惜絕食與自焚。《十年》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也獲得許多民主人士的肯定,但出乎周冠威預料的是,這部片還在他拍紀錄片《時代革命》時發生作用。
第一次到抗爭前線時,有個蒙面示威者看周冠威拿攝影機、但身上沒記者或媒體標示,就大聲問「拍什麼?是哪家電視台?」他急忙說:「我是《十年》的導演。」對方竟回,「《十年》我看過!你拍吧!」他沒想到這部片在抗爭現場竟像「通行證」,更以此片在運動中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信任,成為他心中的「榮譽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