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暴走女外科》職人精神 喜劇包裝醫療議題拓收視

mm-logo
娛樂
蔡淑臻(左)突破自我框架,在《暴走女外科》中發揮喜劇功力。(公視提供)
蔡淑臻(左)突破自我框架,在《暴走女外科》中發揮喜劇功力。(公視提供)
台灣醫療劇發展逾20年,從探討職場生態、人際關係到刻劃醫療專業,方向廣泛多元。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今年更以笑中帶淚的喜劇包裝嚴肅醫療問題,拓展收視群。
女主角蔡淑臻身兼編劇及製作人,與編導賴孟傑團隊費時5年,耗資4,625萬元製作10集,以劇反映台灣醫療前線狀況,搭配誇張爆笑情節,讓疫情下緊繃的人心獲得療癒。
探討醫病關係的台劇《大醫院小醫師》《白色巨塔》,先後在2000年、2006年推出受關注,之後十多年鮮少同類型作品,直到2015年《麻醉風暴》、2019年《生死接線員》,用寫實手法呈現職場專業與制度問題,再次開啟台灣醫療劇新頁。
台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以下簡稱《暴走女外科》),改編自乳房外科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201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劇情講述女主角劉梓旭因受挫從都市逃到偏鄉「南南灣村」行醫,遭遇資源缺乏等問題,經歷一連串事件後重拾初心。
《暴走女外科》改編自同名小說。(公視提供)
編導賴孟傑執導的鑑識劇《C.S.I.C鑑識英雄》、犯罪懸疑劇《噬罪者》曾入圍多項電視金鐘獎,5年前,他受到《暴走女外科》原著小說觸動,推薦給製作人詹子誼、詹于珊,以及多次合作的演員蔡淑臻。
蔡淑臻看完小說很喜歡,不但同意挑大梁,還陪同賴孟傑談改編授權。劉宗瑀因作品受重視而感動,第一時間就點頭授權,且主動提議擔任醫療顧問,提供資源,對劇組日後幫助很大。
作者劉宗瑀醫師(左圖右二)擔任醫療顧問,為演員講解手術步驟。(公視提供)
身兼發起人及女主角的蔡淑臻,首度參與編劇和製作:「當演員能改變的事情有限,這次不但能了解劇本產出過程,還可提出想法討論,表演起來更順利。」她與團隊看遍《派遣女醫X》《浪漫醫生金師傅》《實習醫生葛蕾》等日、韓、美醫療劇,同時田調了解台灣醫療糾紛、醫病關係等問題,尋找符合台灣法規和實務的案例。
製作人詹于珊指出:「除了設計符合戲劇效果的事件,還得考量醫療行為的合理性。因涉及專業經常卡關,要不斷跟醫師顧問討論確認。」蔡淑臻以在鄉間小路旁、用電鑽開顱急救的橋段為例,儘管詢問過戰地醫師可行性,但台灣醫療資源相對較普及,多數患者選擇送醫救治,「還好田調時發現有許多人的腳不慎卡進水溝蓋,得就地處理,所以將2個難題結合,才得到醫師背書。」
為講述城鄉醫療資源差距議題,《暴走女外科》赴鄉鎮取景。(公視提供)
編劇期超過1年,因不斷增加議題,導致劇情太沉重,一度打掉重練。後期保留書中幽默調性與職人精神,用喜劇包裝成台灣少見的醫療劇,爆笑中蘊含省思,喚起大眾對醫療環境的重視。人物設定也頗富新意,找來曾演出《天橋上的魔術師》的23歲演員朱軒洋與蔡淑臻談姐弟戀,上演火辣養眼的親熱戲,增添看點。
然而醫療喜劇在台灣缺乏成功案例,籌資過程多次碰壁。詹子誼透露,參與公視劇本孵育計畫徵選時,被歸類為商業類型;轉頭詢問商業電視台,又被建議改為單集200萬元的偶像劇,變得兩面不討好。
朱軒洋(左)與蔡淑臻(右)上演親熱戲,為醫療喜劇增加看點。(公視提供)
台劇習慣把議題和嚴肅的事綁在一起,剛開始或許有話題性,但無法吸引想放鬆的觀眾。
賴孟傑強調:「台劇習慣把議題和嚴肅的事綁在一起,剛開始或許有話題性,但無法吸引想放鬆的觀眾。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部分的人吃進去,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想看的內容。」
2019年《暴走女外科》以3,700萬元取得公視節目採購案,隔年又因疫情爆發,無法借到醫院和設備,劇組被迫解散。待同年6月疫情趨緩,才趕緊重組團隊開拍。
因疫情爆發,劇組無法借用醫院手術房拍攝,只得搭景解決。(公視提供)
劇組商借位在新竹的一座山中療養院,拍攝偏鄉醫院走廊及外觀;急診室、開刀房主景利用桃園龜山閒置的工廠搭景;醫療器材和設施則透過醫療顧問群介紹,接洽7家不同類型的廠商,意外得到不少贊助。
透過醫療顧問群介紹廠商,拍攝時獲得不少醫療器材和設施贊助。(公視提供)
至於搭景增加的費用,以及提前2天試拍的成本,則由公視對外募資,將製作費墊高至4,625萬元。詹于珊直言:「因美術、動畫開銷各占總費用的10分之1,增資後經費仍然拮据。開拍後每天確實掌控工作進度,在2個半月內殺青,緊張到快胃潰瘍。」
為呈現職人專業,詹子誼在2個月前製期間,安排演員接受密集訓練,從認識醫療器材、外科無菌技術,到學會心肺復甦術(CPR)和插管:「我們以為演員上完課沒問題,回家練習即可,沒想到他們回家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練習。飾演住院醫師的杜妍,緊張到吃不下、睡不著,只好私下拜託醫師朋友當家教。」
編導賴孟傑(右二)邀請蔡淑臻(左二)主演,攜手製作人詹子誼(左一)與詹于珊(右一)合作,費時5年推出醫療喜劇。
我們不想拍一個連醫師都不認同的醫療劇,如果不下功夫,乾脆不用拍了!
醫師顧問在開拍前,會依照劇組拍攝需求,講解每一檯手術的人員、動線、儀器布置、器材傳遞等細節,完整演練,讓專業不打折。蔡淑臻強調:「我們不想拍一個連醫師都不認同的醫療劇,如果不下功夫,乾脆不用拍了!」
劇組赴海生館取景,拍攝蔡淑臻急救海生館人員劇情,取材自真實案例。(公視提供)
劇中蔡淑臻的手術畫面,百分之80由她親自上陣,動作看起來相當熟練。原來停拍期間,她借來持針器、手術縫合針線等醫療器材勤練動作;流程複雜的開刀場面,則集中在殺青前拍攝,現學現賣:「醫生在現場指導每個步驟,比如十二指腸切除術,先在表皮劃一刀,接著用電燒刀切割。一顆鏡頭完成後,再接下一個,我只需要想像面對哪些臟器和位置。」
賴孟傑認為,雖無法寄望靠一部戲解決問題,但能讓觀眾在笑鬧中,一窺醫療人員的內心世界,「當喜劇的糖衣融化,哪天遇到類似狀況,想起戲裡討論的事,能有所領略和體悟。」
編導賴孟傑(中)在拍攝現場引導飾演暴走女醫師的蔡淑臻(右)與飾演患者的王鏡冠(左)幽默互動。(公視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