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受疫情衝擊,府院已推出5波紓困措施、發放2次振興券,今年防疫政策轉為與病毒共存,未實施高強度管制,但因確診與死亡人數攀升,民眾自主減少外出、外食,本土觀光旅宿及餐飲業苦不堪言,總統蔡英文5月底親上火線宣示,在防疫預算外,會找預算支應相關受影響產業。
事實上,經濟部在4、5月疫情進入高原期間,已開始盤點這波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尤其是內需市場。黨政高層直言,即使面臨疫情,今年台灣整體的經濟數據並不會比去年差,中南部不少百貨通路,甚至因為五倍券的發放,業績創下3年來的新高紀錄,比疫情前更好,比較令決策高層擔心的,還是整體消費信心,在5月確診高峰時,幾乎回到疫情之初的低點。
為此,府院這波加強版振興經濟方案,以內需產業為主。知情人士指出,紓困振興預算經三度追加,總規模達8,400億元,執行2年多剩約1,000億元,除用於防疫,行政院5月底公布三大振興措施「助產業/護勞工」、「減負擔」、「穩金流」,若套用民眾較熟悉的說法,就是紓困6.0,要幫餐飲業、觀光旅宿業、表演藝術事業和受影響的勞工挺過共存前最後的難關。
針對國內旅遊部分,補助預算達55億元,自由行平日住宿每人一次補助800元,若符合打滿三劑疫苗等條件,再加碼500元,總計1,300元。至於餐飲業部分,提供業者行銷補助36億元,業者進行廣告投放或推出優惠,政府將補助支出金額的一半。
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號召選區店家組「鳳山廚房美食聯盟」團結抗疫,他說,今年雖沒禁止內用,但商家生意還是受疫情影響,降了3、4成,政院推出新一波振興方案,地方商家的群組反應很熱烈,店老闆們都已做好準備,要迎接疫後的報復性消費。
不過,這波振興政策未包括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知情人士說,疫情進入高原期後,各縣市各級學校陸續實施遠距教學,行政團隊接獲不少民代、家長反映,希望比照去年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但去年補貼是由中央統一匯入家長戶頭,但現在停復課由地方政府決定,各縣市狀況不一,例如台北市6月6日起復課,台中以南許多縣市要延到6月10日,因此難比照去年經驗實施。
黨政人士對本刊表示,紓困振興預算剩餘額度有限,但因邁向共存是社會共同期望,一旦回歸正常生活,外食、旅行自然回升,毋需增加舉債來振興經濟。立法院六月起休會,即便召開臨時會,也只會處理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執政團隊現無追加振興預算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