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卉林表示,舞台劇是幾種轉譯形式中她最熟悉、拿手的。由於已有舞蹈劇場,所以詮釋《西拉雅末裔潘銀花》就要區隔兩種不同的舞蹈。葉石濤原著的描寫有不少情色、露骨的情節,許卉林認為,拍攝時不能太保守,後來邀請學舞蹈出身的女性主義藝術家蘇品文一起合作。
「潘銀花是很有生命力的大地之母,所以希望人物能跟自然環境結合。我們找了很多野生自然的景觀,像是森林、草原等,而且深入很偏遠的蠻荒地區,但那時我最不想要海邊的意象,因為女人在海邊跳舞的情景滿常見,容易流於刻板。」不過許卉林最後還是回到海邊,「因為海邊的元素還是比較豐富,譬如海浪、小魚、岩石等,而且台灣是個島嶼。」
許卉林與蘇品文一開始相談甚歡,後來進入文本《西拉雅末裔潘銀花》,因潘銀花跟很多不同男人有肉體關係,該如何用舞蹈呈現,蘇品文和許卉林都在構思,每隔一陣子就討論,但一直找不到方法。片中所有轉譯形式,這段是最後、也是卡最久的。許卉林說,因為是裸舞,但她希望觀點要準確,不被誤讀,所以想了很久。
直到有一天,許卉林看到蘇品文在IG上貼出平常練習核心的影片。許卉林解釋,「所謂核心,就是海底輪,也是生命之火。我缺的就是海底輪生命力的感覺,所以突然覺得這段就是我想要的,於是和蘇品文討論,最後也透過舞蹈呈現出那股原始迸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