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涵威昨(26)日在臉書發文,他表示,猴痘會被列為傳染病一定有其道理存在,不過民眾不必過度恐慌,重要的是了解相關知識和警覺。首先,猴痘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如接觸猴痘病灶的衣物、床單等,此外還有呼吸道分泌物。
要防治猴痘傳染,防護衣、手套、口罩及護目鏡都是有效工具。不過若不幸被傳染,會有1到2週的潛伏期,之後才會開始出現含發燒、疲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等全身性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還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是分辨猴痘與天花很重要的依據。
林涵威表示,當淋巴結腫大伴隨發燒發生,接著可能就出引起疹子,而淋巴結腫大主要會出現在下顎、頸部、腋下、鼠蹊部,可能單側或雙側,有疑慮的民眾可以自我觀測。
林涵威接著指出,「不曉得大部分牙醫師知不知道,猴痘第一個長出疹子的地方是『口腔』」!接著才是臉部然後蔓延到全身,因此林涵威也示警,牙醫師們,在替患者看診時,對於猴痘感染的鑑別診斷不可掉以輕心,「任何口腔內部或是週遭的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有淋巴結腫大等相關症狀,都應該格外注意是否為猴痘感染」。
林涵威最後表示,目前猴痘並沒有科學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靠著人體自身免疫力,達成自我痊癒。致死率根據有線統計,大概是1到10%,跟新冠肺炎相比不算低。不過,相信隨著案例數與研究增加,不久之後就會有更多的治療方式與疫苗出現,來面對此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