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論壇以《Tik Tok 「紅」什麼?會被滲透、思想改造嗎?》為題,邀請Podcast《百靈果NEWS》主持人凱莉、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劉珞亦、政大傳院教授鄭宇君、芳和實中學生邱筑瑜和翁嘉榕,與公民來賓們一同探討在短影音時代下,面對TikTok使用的多種技術,包括臉部識別系統等對於使用者數據安全構成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應對的方式。
TikTok到底在紅什麼?從事社群經營的劉珞亦分享,「抖音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刺激感」,相較臉書、IG 或Twitter等社群平台需要主動追蹤,TikTok演算法的推薦機制會推播自己感興趣的影片,若沒自覺會一直「滑不停」。
抖音創作者邱筑瑜和翁嘉榕也分別表示,「TikTok會推薦用戶國外的東西」與「能知道更多國外明星和電影的事」,藉此看到世界的樣貌。長年研究社交媒體的鄭宇君則分析,「抖音的演算法非常強,透過用戶停留、猶豫的時間掌握用戶的某種欲望,不斷地推播引發使用者好奇,以致沉浸在其中。」
根據統計,TikTok連續4年蟬聯全球APP下載量排行榜冠軍,全球有約10億活躍用戶,尤其青少年族群使用佔比非常高。現場公民們認為年輕人熱愛TikTok的主因是「演算法」、「短片不用用腦」、「刺激性很強」等。主持人凱莉好奇詢問,「誰喜歡簡體字啊?」公民來賓高中學生奕帆回答,「我一開始以為同學們是出於方便使用簡體字,但跟他們聊天後才發覺,他們覺得簡體字是一個潮流!」翁嘉榕也說,用簡體字是為了方便與中國網友聊天。
關於TikTok的言論自由、意識型態審查,以及資訊安全等疑慮,翁嘉榕分享曾有製作的影片素材因牽扯政治議題被下架、帳號遭封鎖。她說,「這讓我有陣子沒玩抖音,可能算有點憤怒,但後來只能努力避免掉跟政治有關的東西。」
劉珞亦坦言自己也充滿焦慮感,因TikTok上有很多錯誤資訊,但目前確實沒證據足以顯示有使用者是拿中國的錢意圖宣傳某些事情。劉珞亦強調,「一個社群平台大到可能可以控制言論自由時,是很可怕的事,應該透過法制化,盡可能控管,避免在資訊上做主觀的審查。」
鄭宇君表示,「資訊碎片化」每個世代都會遇到,應培養銀髮長輩和青年學子「媒體識讀能力」。鄭宇君認為,「使用者可以做的是要求抖音讓演算法公開透明,並賦予使用者部分的自主選擇權」,而使用者意識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