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12:13 臺北時間

當憂鬱年輕人遇上絕症患者 公視節目挑戰禁忌大膽實驗

mm-logo
娛樂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7/22)晚間十點將播出紀錄片《生死之間EP2》。(公視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7/22)晚間十點將播出紀錄片《生死之間EP2》。(公視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7/22)晚間十點將播出紀錄片《生死之間EP2》(Between Life and Death EP2)。荷蘭公共電視製播的實境節目《生死之間》,曾入選「2019世界公視大展」(INPUT),節目構想源自關懷青年的自殺問題,導演瑪蒂娜(Martine Tromp)將罹患絕症,與心理疾病所苦、有輕生念頭的年輕人,分別配對成三組讓雙方認識,試著看他們從相處中,是否能改變彼此對生和死的觀點,這項帶有治療性質的計劃,宛如一場大膽的社會實驗!
《公視主題之夜SHOW》2021年在台首播《生死之間EP1》,以「別再說憂鬱是自己選擇的」為題,探討有關精神疾病汙名化的議題後,引起迴響。當時導演瑪蒂娜在節目中分享「心理疾病跟其他疾病一樣,就像癌症是身體疾病」,希望透過本片讓觀眾一起思辨「求生」與「求死」的人能否互相理解的問題。在各界熱烈敲碗之下,公視今年取得後續二、三集的播映權,於公視主頻連續三周播出完整三集,錯過第一集的觀眾可於「公視+」影音平台回顧。
《生死之間EP2》持續記錄3對年輕人初次見面後的感想,和他們如何面對死亡迫近的身心挑戰,表達看待有自殺念頭夥伴的心情,然而,這期間的種種情況並非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本集映後論壇從絕症病友的生命經驗出發,主題為《哈囉,我是絕症患者》,邀請中研院副研究員彭仁郁擔任主持人,與3位有罹癌經驗的病友,包含諮商心理師葉北辰、「我們都有病」執行長謝采倪,以及正就讀大學的白御柔,分享各自的生命經歷。
電影中,三位主角罹患了癌症,有人仍對生命保持樂觀,有人漸漸感到絕望、無力與恐懼。對此,患有淋巴癌的謝采倪有感而發地表示,當初知道罹病時有很多負面想法,面對病情的過程中,心理上更有各種壓力。她坦言,「當時別人安慰的話會讓我覺得更自責,好像就是樂觀不起來,我發現原來我悲觀的聲音是不被允許的」,後來透過文字和饒舌創作找到抒發出口,也希望藉此讓有需要的病友看到並有被理解的感受。
本週五《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生死之間EP2》,映後論壇以《哈囉,我是絕症患者》為題,邀請到「我們都有病」執行長謝采倪(左起)、中研院副研究員彭仁與諮商心理師葉北辰。(公視提供)
同樣罹患淋巴癌的葉北辰也說,生病後有讓自己和家人關係變得更好,雖然不幸生病,但幸運的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優先順序。葉北辰認為,「病人和家屬彼此提出自己的需求,能互相溝通協調是很重要的事」;骨癌康復後發現罹患血癌的白御柔也談起得知自己罹癌時,媽媽的自責讓她相當難受,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並等待骨髓的她說,「現階段能接收到正面能量是最溫暖的事。」
討論到多個面對生命的觀點時,現場公民們提出「告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會是在生命最後階段最想做的事,對於病友來說,「加油」、「樂觀一點」、「你要有信心」等字詞則是超NG的關鍵字,曾有心理疾病經驗的公民來賓也直言,其實很多安慰性的話語「就像廢話一樣」;中研院副研究員彭仁郁表示,討論疾病相關議題,並不是要在這之間做出分割,或找出所謂面對的「態度」,她建議,「不要將病人當成必須是被動的,不把情緒分為好或壞,也許病友該有自己的主導權,生命經驗有著多種面向。」
最後一集《生死之間EP3》於下週五(7/29)接續播出,3對離死亡僅僅一步距離的主角,彼此詰問生命的意義,才發現「無論是生理或心理疾病,折磨與考驗的都是生存意志」;而節目製作單位也將在本集大膽地突破禁忌!企劃將死亡與自殺議題搬上檯面討論,期許帶著觀眾一起加入談話圈,一同揭開生死之間難以啟齒的禁忌話題。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