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善政日前強調,其團隊執行農委會委託專案,「不只是寫報告,還要舉辦研討會、座談會、跨部會溝通、各國考察、發行電子報、系統開發、輔導農委會相關計畫等,成果十分豐碩」,但目前看來,這份張善政自稱「成果豐碩」的委託案,恐因結案報告涉嫌抄襲蒙上陰影。
張善政主持的「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3年期研究案,原只有2007、2008年結案報告上網公開,2009年報告未提供檢閱,上週本刊報導一出,引發討論,朝野政黨都向農委會索取資料,2日該會將報告提供給朝野政黨,農委會官員解釋,2009年計畫報告的部分內容,是當年為爭取競爭型計畫(須透過競賽或審議評估機制評定部會提案的計畫),所以沒公開;如今相關計畫已爭取完成,因此予以公開。
本刊檢視這份塵封13年的報告書,卻發現更大的抄襲疑雲。當年,張善政團隊為了協助政府以現代化方式行銷農業,研究各種媒體管道,包括IPTV、農業產銷資訊平台、整合農業旅遊資訊的網站等,並分別以3個子報告陳述。其中,〈隨選視訊系統應用於農業資訊傳播之規劃〉這份子報告,即是介紹IPTV及IPTV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不過,本刊比對發現,這份60頁的〈隨選視訊系統應用於農業資訊傳播之規劃〉報告,竟有29頁、也就是將近一半的內容,都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06年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進行的〈IPTV新興商業模式與管理之研究〉期末報告雷同。
張善政日前強調,自己的研究案目的是整理各國資料,絕非抄襲,更強調自己不會被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法打倒,然而,審視其團隊2009年的報告內容,恐才是真正的移花接木,畢竟,工研院報告的參考資料中,有50個參考條目,都疑似被張善政團隊複製貼上,連順序都未改,直接納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