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會計背景的錢坤說,從會計邏輯上找出好公司,有3個細節要留意:1.不買KY股(指在台灣以外的國家註冊登記的公司),因財報相對不透明;2.經常更換簽證會計師事務所,或隨意更換財務主管的公司不要碰,因好公司至少5年內不異動;3.業外收益過高的公司要警惕,只買本業賺錢的公司。
掌握住好公司的先決條件後,接下來就是利用財務及量能指標,過濾出成長績優股,記者進一步問他習慣用什麼軟體來篩選股票?錢坤笑說,現在資訊很發達,很多券商開發的選股APP都非常強大,有時候甚至比電腦介面還好用。「我現在很喜歡用手機,比用電腦時間還要多。」
他分享說,許多券商下單App都有基本面選股策略。而他習慣設定好二套選股策略,第一套是抓出長線績優股,當股價走到技術面低點時,可以伺機進場,長線布局條件包括:
- 近20日平均成交量大於500張;
- 近5年平均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10%;
- 近5年每股盈餘EPS > 3;
- 近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 5%;
- 近5年平均現金股利發放率>60%;
- 近10年平均負債比<30%;
- 本益比< 15倍。
第二套屬於波段潛力股,同樣是當大盤出現大幅修正,股價走到技術面低點,能進場採取波段策略,條件包括:
- 近12季營業利益平均> 10%
- 最新年度營業利益占稅前利益> 80%
- 近3年平均稅後資產報酬率> 10%
- 近3年平均稅後權益報酬率> 20%
- 近3年每股盈餘(EPS)> 3元
- 本季與去年同期相比EPS年增率> 20%
「第一套選股策略若發動走勢,通常會走得比較遠。」錢坤透露,他用技術分析找低點時,習慣用KDJ(隨機指標),「當KD到20以下低檔,J值接近0或小於0到負值,代表相對低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