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來一席「台灣特別行政區」的言論引起各界批評,顯見台海危機已成全球焦點,行政院長蘇貞昌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強調守護台灣的決心,並說明政府對武器、糧食及醫療儲備已做好相關準備。就在兩岸軍事衝突敏感之際,本刊接獲爆料,國防部軍備局斥資2.4億元採購一批抗彈纖維布,打算作為陸海空三軍防彈背心,承製廠商攻衛公司為謀私利,竟買廉價的中國代工品濫竽充數,由於抗彈效能不佳,恐讓第一線的士官兵無辜犧牲。
貨源疑慮 未過驗收
面對如此重大的軍購弊端,國防部接獲相關檢舉後,多次派員至得標廠商的工廠檢查,原本查無具體事證,不過後來檢舉更加明確,軍備局派員至工廠僅發現機具,並未生產,無法確認該批防彈布料在台產製,加上業者未明確提供製造來源,全案不只涉及刑法詐欺罪,更攸關全民安危,國防部決定擴大追查,日前已移送檢調單位偵辦。
本刊調查,軍備局2018年11月陸續招標抗彈纖維布共45萬公尺,隔年1月由大同與大眾公司以總價2.4億餘元得標,大同後來委由協力廠商攻衛公司生產該批防彈布料,不過,軍備局2019年4月驗收第一批貨時,質疑攻衛公司從中國進口原料紗線,因違反進口貨物原產地不得為中國製的合約規定等為由拒收,雙方爆發合約糾紛纏訟法院。
由於該案攸關近22萬三軍將士安危,這批防彈布料至今未能通過驗收。更離譜的是,本刊接獲爆料指稱,檯面上全案由大同與大眾出面投標,實際上則由攻衛公司負責承製該批抗彈纖維布,雙方早已簽好合作約定,但攻衛卻暗中向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的中益特種纖維公司下單,直接開出軍備局所需的規格,要求中益生產後再交給攻衛,並由大同向軍備局交貨履約。
下單中廠 數量相符
本刊透過管道取得攻衛向中益下單的該份密約,顯示雙方簽約日期為2019年1月25日,時間點恰好是軍備局與大同公司完成簽約後的1週,由於攻衛向中益下單購買,可作為防彈背心的聚乙烯纖維布規格與數量,剛好又與軍備局需要的總量45萬公尺相同,招標過程顯得疑點重重。
爆料人士進一步指出,攻衛高層與軍備局一名上校私交好,之所以大膽向中國大量訂購纖維布料,是否早一步知悉軍備局採購的內容,先行準備相關投標計畫?或以廉價的中國製產品冒充台製防彈布料?有待司法深入查明。
除了防彈布料來源疑遭動手腳,本刊接獲爆料指稱,攻衛承製後,得知軍備局會按採購程序,派員訪廠督察履約實況,竟事先準備一些纖維布料做做樣子,表示實際有在生產防彈布料,企圖蒙混過關,這與本刊向國防部查證時的回應說法不謀而合,顯見該批防彈布料產製過程大有問題。
知情人士向本刊說,軍備局在履約期間,多次訪廠督察生產概況,從未看到原料是完整備齊,原先軍方先至大同及大眾實施履約督導,發現業者委由攻衛生產布料,遂改至攻衛實地了解防彈布料生產狀況,督導期間發現攻衛未完成籌料、現場僅有部分原料,加上機械故障、不符產製進度等問題一籮筐。
由於國防部收到祕密檢舉,指稱該批防彈布料來源有問題,根本不是在台生產,而是由中國廠商代工,為了謹慎起見,對於產品標示、原料文件、外觀及抗彈性能測試逐一提出要求,但攻衛始終強調布料均在台產製,更提出橋頭地方法院的公證書為憑,試圖證明所言不假。
防彈新科技 聚乙烯纖維成利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又叫高強PE纖維,是全球三大高科技纖維之一,號稱世界上最堅韌的纖維,「輕薄如紙、堅硬如鋼」是其特色,成為目前製造防彈衣的主要材料,每件防彈衣僅1至1.5公斤,也可應用在防彈頭盔及防爆衣,同樣相當輕盈。此外,還廣泛應用在電子科技、武器研發、航空、航海、造船、建材及醫療等領域。由於高強聚乙烯纖維具有優異性能,加上原料取得容易,生產成本低廉,引起各工業強國注意。
逾期違約 大同敗訴
軍備局準備驗收時,一度同意以此公證文件作為產地證明放行,不過,國防部高層有意見,認為仍須依照合約規定,就連防彈紗線原料也不得來自中國,加上防彈測試效能不佳,雙方協商破裂,國防部以逾期交貨為由,沒收大同保證金1,260萬元,並裁罰違約金4,900萬元。
大同不甘損失,在林郭文艷擔任董事長時一狀告上台北地院,堅稱相關布料都在台灣製造,因協力廠商攻衛以商業機密為由,拒透露原料產地,大同也不知道原料來自對岸,甚至主張延遲交貨的原因是國防部種種無理要求所致,至於防彈布未能通過軍備局性能測試,則是因軍方製作的抗彈板壓機性能不夠好,大同自行送至美國實驗室檢驗均通過射擊測試等。
不過,國防部仍不願讓步,強調因大同違約,導致軍方被迫挪用製作防護頭盔的較高等級抗彈纖維布支應製作該批防彈背心,使成本增加,國防部雖同意讓大同申請經濟部的「實質轉型」認證,以取得MIT微笑標章,讓該批抗彈纖維布可轉為台灣製造,但大同卻遲未提供相關資料。
法官審理認為,大同使用中國進口原料紗線產生違約爭議,加上纖維布製成抗彈板後,6度未通過性能測試,由於該批抗彈纖維布作為軍事用品,加上兩岸仍屬對立狀態,若貿然以中國原料製作我方重要軍事用品,對於台灣國防安全確有疑慮,況且大同是知名股票上市公司,資本額超過200億元,參與政府採購標案的經驗相當豐富,足以評估自身履約能力,判決不得酌減違約金,大同需全額賠償,成為王光祥接任大同負責人後的重大官司挫敗。
MIT防洗產地 實質轉型有撇步
美國在2018年對中國商品課25%重稅後,防止業者利用進口原料加工「洗產地」,成為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經濟部透過多項作法,協助業者取得台灣原產地證明書。由於產地標示攸關原產地認定,影響輸出入規定、課徵反傾銷平衡稅、關稅優惠、差別待遇,或台灣製造(MIT)的聲譽考量等,海關會根據相關規定查核並認定貨物原產地,包括貨品從原料到生產的完全取得、在台灣工廠製作的完全生產,或稅則前6碼號列相異及附加價值率超過35%的實質轉型,相關重要製程均須符合國貿局公告及國貿法規定,以避免權益受損。
承包爭議 列拒往來
攻衛總公司位在高雄市仁武區,員工20人,2008年創立以來,研製多項軍警規格專業用品,例如防彈衣、背心、盾牌、防爆漆及特勤特工專用防砍防割衣、防割褲、戰術防割手套,雖常承包公家機關標案,但爭議不小。
根據政府電子採購網資料庫顯示,攻衛公司日前承攬軍備局的手榴彈袋Ⅲ型本體(數位迷彩)供料加工等採購案,6月間遭軍方採購審查小組認定無正當理由不履約契約,決定拒絕往來至明年1月。
此外,軍備局之前招標一批數位迷彩背心外套,得標業者因無法自行生產部分原料,得知攻衛公司多次決標相關軍品,乃向該公司訂購外套的「抗彈板、肩帶及護腰吸震片」,並委請攻衛申請試驗報告以供履約,未料,攻衛張姓員工竟冒用委託業者及承辦人印文,轉供另家公司使用,得以免付費申請軍規品試驗,張姓員工被逮後認罪,今年7月遭台中地院依偽造文書罪判刑3月。
攻衛去年投標調查局四百件防彈背心案也爆出一段插曲,全案採最低標,由攻衛、聯戰等3家公司投標,攻衛以455萬餘元得標,次高標的聯戰認為自己開出更低價的427萬元卻落選,向調查局詢問原因,反因標價低於底價的8成,不但須依《政府採購法》保留,調查局並要求聯戰公司提供可開出優渥條件的證明,最後讓眼尖的調查官查出聯戰公司與另家公司涉嫌圍標,報請檢方指揮搜索。
託人代管 經營糾紛
攻衛公司還曾爆發經營權之爭,根據橋頭地院判決指出,楊姓負責人3年前曾因違反《政府採購法》被收押4個月,為確保營運順暢,委託從事生物科技的李姓友人代為經營公司,不過,楊擔心李姓友人竊取攻衛機密,加上公司產品遭盜賣,竟找人在辦公室天花板,挖洞安裝集音器蒐證。
檢方依妨害祕密罪將楊起訴後,楊稱李在代管攻衛期間,有人竊取公司營業機密或拷貝硬碟資訊,並與攻衛削價競爭,若未裝設集音器即難取得相關證據,況且他只錄音而未錄影,已採取最小手段蒐證,法官認為楊非廣泛性設置針孔攝影機,以竊錄李在辦公室的言行舉止,為達防範目的已採取侵害較小手段,判決他無罪。
由於國防部招標的這批防彈布料疑雲重重,除了讓人懷疑招標過程是否有內神通外鬼之外,攻衛公司擺明蓄意詐騙國防部2億多元公帑,拿劣質的中國製防彈布料搪塞,置國軍官兵的安危於不顧,幸好國防部堅持徹查到底,才能避免劣質的防彈布料傾銷到台灣,危及三軍將士生命,希望全案移交司法偵辦後,能儘速查明真相並嚴懲不法,才能杜絕類似案件再度發生。
國防部及攻衛回應
國防部:查無生產送檢調偵辦
針對不肖廠商在軍備局招標的防彈纖維布動手腳,國防部作出3點回應表示:
- 契約規定廠商應出具產地證明及在國內產製。
- 本部依契約履約督導11次,大同及大眾公司工廠有機具,但現場未生產,無法確認布料在工廠內產製,另廠商亦無法提供原料來源,本部日前接獲檢舉後,即將全案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 本案依契約辦理交貨延遲計罰及解約沒收履約保證金,另依工程會調解未刊登政府採購公報。
攻衛:絕無向中國廠商直接下單交貨
攻衛公司則表示,該批防彈纖維布料全都在台生產,絕無向中國廠商直接下單交貨,國防部曾派員到廠視察生產過程,歷時一個多小時,均錄音錄影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