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申翰表示,蔣萬安被批評的,就是在沒有關鍵戰略分析下,撿到籃子都是菜,無法辨識目標與定位,當然出了大包。他發表的理念沒有問題,但理念講了很多,後面就跳進一大堆龐雜的細項中,這個「深蹲20下換一張免費車票」就是被擺在這個茫茫細項的表格中。簡單來說,就是只想求酷求炫,但根本見樹不見林,更精準的說,是無法抓住真正的關鍵戰略點。
洪申翰指出,台北市的節能減碳政策持平來說,做得不比其他縣市差,原因是北市公務員的水平真的比較高,同時資源也是所有縣市最多的。如果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往下走,很快就會進到淨零政策的深水區,遇上下一個階段的痛點與挑戰。一個首都市長在一個這麼大的政策中要做規劃,首先就是必須把痛點、戰略點抓清楚。
洪申翰認為,陳時中當然不是氣候與能源的專業,所以早在八月初,就找了氣候與能源不同領域的專業者來分享,讓他有初步的概念。但一個負責任的政策規劃,絕不是把專家學者的分享打包丟出就好,還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在團隊分析台北市的現況後,抓出了幾個最重要的戰略點:「接軌國際」「跨局處治理風險」「創新與金融支持」。
洪申翰表示,台北市是台灣的金融中心,必然要好好應用這個優勢,所以跟幾位金融背景的專家交換意見後,陳時中團隊決定規劃一個「台北綠金融」的計劃,來作為台北淨零創新的活水源頭,這只是其一。而從上述三個關鍵的戰略點延伸分析,團隊規劃在命名為「淨零首都,創新台北」的大政策屋頂下,推出以下六個子計畫:
- 智慧能源首都計畫
- 台北綠金融行動計畫
- 綠色經濟產業輔導計畫
- 「降溫1度C」調適計畫
- 「不遺落任何人」能源福利計畫
- 組建「國際淨零專家顧問團」接軌國際
在這六個子計畫下,當然還要有更多的操作細項,去落實各計畫路徑,再去成就一個更大的總體目標。
洪申翰指出,陳時中在最後一次的討論中,語重心長的跟團隊說,這麼複雜這麼跨領域的大政策,如果真的要做到,以他過去的經驗來說,除了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一定更需要展現領導力的「由上而下」,才能被執行者放在優先之位,否則往往會被局處既有的常規業務冷落在旁。因為政策的執行攸關團隊是否有戰略觀,及是否有經驗成就一件重要公共事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