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13:51 臺北時間

【醫材要打國際盃3】ICT大廠揮軍醫療保健產業未必吃香 從me too拚me better

mm-logo
財經理財
全球電商巨頭Amazon對醫療保健領域一直抱持高度興趣且動作頻頻。(東方IC)
全球電商巨頭Amazon對醫療保健領域一直抱持高度興趣且動作頻頻。(東方IC)
8月29日美國零售業巨頭亞馬遜 Amazon 宣布,將於今年底正式結束旗下遠距醫療服務Amazon Care,而 Amazon 一個月前才剛斥資三九億元購併遠距醫療服務商 One Medical ,Amazon宣稱仍致力打入醫療保健領域,外界睜大眼睛看 Amazon 怎樣混合、重塑醫療產業商機的同時,ICT 大廠揮軍醫療保健產業的優勢與劣勢,也是台廠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比喻傳統的醫藥醫材業者像是陸軍,藥證在手、拎著一卡皮箱跑遍全世界推廣,但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大廠比較像是空軍,用網路、用實際使用經驗、用通路、用市場去連接客戶,和以前醫材的產業經驗不同, 但ICT 廠商搶做醫材未必吃香,台灣醫材以前大都是拿證相對比較容易的家用或個人用產品,資通訊大廠也有這些終端經驗,所以想要搶拿這塊市場,但並不熟悉醫材的技術、通路,不一定佔有優勢,Amazon Care 就是很好的例子,大電商想要利用資通訊優勢打進醫療健康領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林啟萬強調,ICT大廠都有系統代工整合的能力,因此有些國外醫材新創廠商會找上門請他們代工,ICT 廠的員工做電子業製程都不是問題,但對生醫產品不熟悉,在特定的器材領域中沒有相關的成熟經驗,而且國內外醫材的主管機關要求的不只是有效、安全,還要求負責該有的製造責任,類似的情況工研院曾經參與過一些案例而有幫助產業發展的經驗,工研院在科專計畫中需要做一些先期的投入,用載具的產品作為驗證,經過科專計畫的經驗之後,工研院能知道過去有誰在做,透過經濟部的協助將廠商帶進醫材產業來,帶進來的方式就是跟著一起走、告訴廠商可以做這個、做那個,工研院做給他看,這樣廠商比較放心,後面也才能銜接材料、製程自動化等等。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在醫材領域扮演技術研發、帶動產業發展的角色,林啟萬認為醫材產業未來有幾大方向值得非傳統醫材業者跨領域投入,例如避免病患二次傷害的微創手術在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下益顯重要,台廠從單一適應症研發出來的產品,進入臨床使用的情境後,或是隨著病人病程發展過程,台灣能否逐步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例如微創器械不止這個東西要伸進去病人體內,還要搭配其他的工具像是鏡頭、軟體等等,才能看到是不是真的到了正確位置;此外拋棄式的醫材也是一大方向,過去 Olympus、蔡司的內視鏡用完後必須消毒、掛在那裡,才能再給下一個病人使用,如果重覆消毒沒做好就有可能造成院內感染,SARS和新冠疫情之後,感染控制變成重要商機,醫材朝向單次使用的目標進步,雖然只是單次使用但品質要夠好、還要夠便宜,這些都是台灣能有機會著力的方向,降低成本的過程中怎樣做到製程自動化、降低管理成本,以前重複使用的醫材很好用,但是改成單次使用後會不會因為成本考量要更換材質,而且更換材質後還要一樣穩定好用,例如泌尿道管鏡手術的管材尺寸要非常小,進去的管材要有很好的轉彎彈性等,這些都是一次性醫材必須維持的品質。
仁寶集團積極布局生醫產業,不但轉投資旗下眾多子公司、仁寶本身也積極多角化經營。
工研院合作的 ICT 大廠不乏國內知名集團,林啟萬向本刊表示,仁寶本身就和工研院合作發展射頻熱消融技術,將電極經皮穿刺到治療部位,再以電流使患部組織液離子生熱,而造成組織壞死來達到治療目的,適用三公分以下的腫瘤而不需要開刀切除,目前主要應用在肝癌、甲狀腺,在台大醫院的外科做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年底可拿到台灣食藥署的許可證、目前也已量產。仁寶集團本身的生醫佈局有買的也有自己投入的,外界熟悉、講得出名字的公司都是轉投資或是購併而來,例如承寶、瑞寶、智寶等等;而仁寶自己開發的則會比較困難,例如至八月份才剛簽下瑞芳醫療長照設施大樓的BOT+BTO投資契約。
朝向生醫CDMO多角化的機殼大廠可成科技也與工研院合作,林啟萬強調可成對金屬材料的技術能量非常厲害,可成憑藉材料科學的優勢,再加上工研院醫材的關鍵研發能力,開發結合電及超音波能量輸出的微創手術系統,以改善止血效果不佳、高溫易傷周圍組織等傳統電刀的缺點。
林啟萬還向本刊透露,積極佈局生醫的大集團還包括傳統產業裕隆集團旗下的自動化部門,將過去投影機的光學引擎技術用在找細小血管上,部分病患因為血管細、血管深、膚色黝黑等因素導致注射時不易找到下針處,利用血球會吸收特定光波的原理,用光學儀掃描找到血管後,透過即時處理優化的技術、再將血管位置投射回來,這些都是工研院與國內比較不熟醫材產業的企業合作的案例。
林啟萬指出,石化業本益比只有十幾倍,但若是生醫產業則至少20幾倍,同樣的經營績效但股價差很多,ICT 廠商在原有的領域具有優勢基礎,但怎樣尋求加值是轉型的重要關鍵,做CDMO必須在研發這塊有更多更細緻的著力,工研院處理「小M」,接下來「大M」相當產量的製造就是廠商的事情,而後面還要找通路、找訂單,才能有更大量的生產,成本也才降的下來,ICT廠轉型醫材拚多角化經營,還有很多要學。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