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劇本前,編劇葉乃菁做了相關田調,最耗時間的是描寫逃獄的方法和寫實程度。她設計各種方式,參考大量逃獄新聞,並實地走訪監獄,了解囚犯的生活、動線和作息。她也造訪名嘴和媒體人,做為張孝全角色的背景依據。
劇本前後修改15次,導演陳奕甫也提供建議,反覆調整人物的設定和結構,希望在類型片的框架下顧及娛樂性,且辦案過程要合理。後來陳奕甫把角色的執念做為故事核心,並以此建立人物的根基。
葉乃菁表示,劇本改來改去會有盲點,於是請與打字人合作的編劇黃彥樵從不同角度梳理劇情,改後的版本讓她如獲新生;編劇協力陳怡方與張君涵也適時提供意見,讓葉乃菁感到很幸運:「故事是我發想的,但走到瓶頸時,他們在不同方向上幫了我。」
她與團隊還採用科學的方式輔助創作,以金馬編劇張家魯提過的方法,將寫實程度、類型風格分別設為XY軸,尋找故事的調性座標,為《罪後真相》定調。疫情期間他們向文化部申請紓困補助,與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合作,由後者製作線上分析工具,葉乃菁取名為「編劇靈感地圖」。這套工具的版權歸打字人所有,但會對外開放給編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