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
今年目前為止、最賣座的台灣電影,即使在Netflix全球上架後,依然深受世界各地恐怖片粉絲的青睞,紛紛在社群媒體上表達這部片所讓人感受到的無盡恐懼跟歇斯底里,不得不說人氣極旺。
《咒》不僅在形式上承襲了源自歐美、經常拿來拍恐怖片,所謂的偽紀錄片的片型,但在內容與劇情上都是嚴格的製作,並不單純以嚇人為目的,反而不斷辯證親生VS收養的愛。特別是電影開場與結尾的片段,讓整部片儼然如VR(虛擬實境)一般,把所有的觀眾都吸入了這個怪力亂神的黑洞,即使劇終也無法逃出。
問題是金馬獎的評審願意把最佳影片,頒給一部恐怖片嗎?影史上恐怖片要問鼎最佳影片,的確是要跨過「怪力亂神是否有藝術價值」那一關,這也讓許多諸多影史恐怖佳作,如 《大法師》《靈異第六感》在最後關頭敗下陣來。儘管觀眾早已表達了對《咒》的肯定,但能否更上層樓就真的頗考驗金馬獎了。
《哈勇家》
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的第3部作品,儘管依然是原住民的題材,但卻在許多方面都跨越了這項障礙,即使對於原住民生活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充分理解劇中人的喜怒哀樂。
電影從一場降雪開始,揭開了在山上部落生活的面貌,但也是在一場降雪後,讓觀眾目睹看似浪漫的白雪,讓種植的高麗菜全部腐爛,留下滿目瘡痍的啞口無言。這就是部落的生活,不論好壞、不論上天給了什麼考驗,都成為《哈勇家》的點點滴滴。
《哈勇家》拍出了許多現象,看似在批判,但更像是直言不諱。至於所引發的種種爭執與衝突,最後也在烤火、取暖中,重新以家人的身分再次化解。一切儼然是點到為止,也傳達了這就是家的意涵。即使作為一部小品電影,卻有其魅力所在。
《智齒》
最具導演鄭保瑞強烈影像風格的作品,幾乎是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力作,加上電影出色的技術環節,讓遊走在理智邊緣的題材更顯得搶眼,完全重現昔日港片的光芒。
全片從頭到尾刻意以黑白的畫面呈現,加上鏡頭鎖定香港底層社會,從垃圾堆、後巷、停車場、到最後大戰的拾荒回收場,幾乎每個角色都是社會階級最底層的邊緣人。結尾收場的滂沱大雨,更是分不清敵我,一切都在暴雨中沖刷,使得黑白畫面亦無法分清楚正邪、對錯,儼然是對現實社會的形塑。
整部片的壓抑氣氛,逼迫觀眾到極限,也把演員操到極致、入戲瘋魔程度不做第二人想,但也因為這些技術環節太過出色的鋒芒,喧賓奪主般掩蓋過劇情本身的漏洞。
《白日青春》
過往香港電影拍過許多不同的類型,但很少把焦點對在其中的少數民族。現實中,香港有許多的外來人口,包括印度裔、或前來幫傭賺錢的菲律賓裔,而近年香港電影則慢慢補上了這個缺口,改以這些外來人口的觀點為主。
整部片的主角都是移民,他們因為不同的理由,選擇搬到香港生活。無論是從中國來香港,還是從巴基斯坦來香港,命運讓他們來此交會,也一起面對社會體制種種的壓迫與無奈。中英混血的黃秋生,與巴基斯坦裔的林諾(Sahal Zaman),在種種意外後各自投射為對方的父子、相依為命,象徵香港這個東西薈萃之地的各種弦外之音,已經不言而喻。
《一家子兒咕咕叫》
台灣有不少人從事養鴿、賽鴿活動,但長年以來卻很少人關注這塊領域,電影從此出發,建構出一個關於討論什麼是家、為何離家、又為何要回家的題材。
從養鴿人家阿欽師的日常,鋪陳出這個靠著賽鴿維生的一家人。點出賽鴿之所以能認路返家,是因為想要回家。但養鴿的這一家人卻有人失蹤、也有人處心積慮想要搬出去,更隨著賽鴿戰績的起伏,一家人也跟著七上八下,像是不斷追問著何謂家的定義?何謂家人?最後每個人又該如何看待所謂的家?
影片緊扣著賽鴿發展,一環接著一環探索家的定義,步步深入各種爆發與衝突的能量。假使電影給支撐這個家的女性有更多深入的篇幅,會帶來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