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是,《集合!》定位為商業少年漫畫,沒有艱澀的學術內容,每集從一個台灣歷史事件出發,由學者提供素材,「編劇從中選取想要的元素,再轉譯成劇本。」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強調,史實可能只占10%,其餘是虛構的情節,就像「置入性行銷」,前提是漫畫要精彩,才能寓教於樂。
每集故事都有核心理念,第一集《打了三百年》講述台灣原住民射日神話,台灣編劇竹本貞子表示,除了戰鬥、夥伴等熱血元素,由於原型故事描述3名年輕人揹著嬰兒跋涉千里射太陽,小孩在路程中逐漸長大成人,接續使命,因此以「傳承」為宗旨,劇本修改8次才定案。另外,科普也是內容的一環,例如故事提到「弓箭製作」與「鑽木取火」,「就會順著劇情在適當時機呈現先民如何將科學原理使用在生活中。」
作品末頁有一個800字的小欄目「出發點」,說明故事取材自哪一段歷史。陳立栢表示,這段補充資料有助《集合!》進入校園,希望藉此讓老師接受漫畫。他指出,為了與教科書內容區隔,不少素材取自民間記載,面向廣泛,例如英國傳教士萬榮華將足球運動帶進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常美的故事、烏魚產業及狂犬病的歷史等,都將在漫畫呈現,「為求資訊正確,田野調查必須是第一手資料,得考據當年的日記、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