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原因很多,像是原料短缺、原料漲價等等,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政府砍藥品價格。簡單點說,每年健保藥品支出有額度上限,若超過上限,就砍藥價。藥價一砍,藥廠沒利可圖,就怠於生產,於是就缺藥。前年、去年,因疫情沒砍,今年本來準備大砍,現在臨時煞車。不過,問題根源並未消失。
為何政府要給藥品設預算上限?因為健保收入有限,支出卻持續膨脹,須多方設限管制。健保收入為何有限?因為健保全名雖為「全民健康保險」,應該是保險,而非社會福利,但早就被國人當為社會福利。所以,健保費漲不動,一漲就全民喊叫,保費收入永遠追不上健保支出。
美國那一套,行得通。有工作,有健保;沒工作,自己買健康保險,一個月完善健保保費能衝到新台幣9萬元。加拿大那一套,也行得通,全民公醫制度,全民免保費,政府包一切,但是,有病只能看家庭醫師,不准看專科醫生,須由家庭醫生過濾病情,才能轉介給專科醫生診所,之後才能再轉介到大型醫院。
這兩條路,在台灣都行不通。台灣,必須保費低廉,而人人都隨時可以去台大醫院看病。於是,健保就變成眼前這副局面,鬧得必須砍藥價,結果就是全民大缺藥。其實,如果集中資源,政府還是有實力,支撐一個「保費低廉、藥品充沛、醫療品質良好」的全民福利式健保。
問題是,資源分散,無法集中。又要全民普發6千元,又要全民同享低價通勤月票,然後,天女散花一般,到處發錢,到處補助。這樣一搞,就沒錢去扛藥價,只好被迫玩砍藥價遊戲,所有老百姓為缺藥所苦。
這道理很簡單,問題是,沒哪個政黨,願意把話說清楚,讓全體民眾了解缺藥與發錢之間關係。依照稅法所徵收的稅款,只因為實際徵收數額,超過預估徵收數額,就被誣指為「超徵」,被迫發鈔票退稅。這種歪七扭八古怪邏輯,全民奉行,都說有理。有這樣的社會邏輯,選民不會和鈔票講理,同意縮減其他福利,將有限資源拿去挹注健保。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到處發錢,到處補貼之後,那頭發錢,這頭健保缺銀子,於是就缺藥。健保一局棋,棋譜其實很簡單,只要「全方位發錢、補貼」政策不變,缺藥問題就會陰魂不散,糾纏不休,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