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12:30 臺北時間

【勞工健康專題】健保看不見的藍領悲歌!晚期頭頸癌家屬淚訴:難道續命只能是夢?

mm-logo
即使頭頸癌近年出現新的治療選擇,但受限嚴苛的健保給付條件。頭頸癌患者僅能在嘗試健保所能給付的傳統治療來控制病情,若幸運的話則能能有機會接觸新的治療。
即使頭頸癌近年出現新的治療選擇,但受限嚴苛的健保給付條件。頭頸癌患者僅能在嘗試健保所能給付的傳統治療來控制病情,若幸運的話則能能有機會接觸新的治療。
隨著《做工的人》前傳電影上映,又再度喚起環境對於勞工健康的討論。劇中鐵工阿祈生病後,生活不僅無法自理,又要負擔龐大醫藥費,因不想成為負擔而不斷拜託弟弟替他打針結束生命,最後弟弟不但親手送走了哥哥,也一起走上黃泉路…
《做工的人》這樣的悲劇不只存在戲劇,更是台灣社會的縮影。底層勞工每天在烈日下奔波,冒著健康、生命危險工作,每個月拚了命繳納健保費,即使身體出現不適也為了繼續賺錢隱忍,然而,一旦被診斷為頭頸癌後,不僅發現時已很嚴重,連救命藥都比其他癌症還少。癌友唯一的希望只剩健保,偏偏健保給付一直與國際治療指引有落差,讓這群打造台灣經濟的無名英雄,罹癌後僅能先接受傳統治療勉強抗癌。當這群無名英雄因罹癌倒下時,在健保體制下卻看不見續命希望,只剩下餘命倒數的淒涼,與健保創辦時「讓人民病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初衷大相逕庭。
頭頸癌患者的蔡先生,因為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並轉移淋巴,身體狀況不佳、難以發聲,只能由太太受訪。太太表示兩年前,先生身體不適卻不跟家人說,直到太太強迫他去就醫後才發現癌症。職業為磁磚洗縫工人的蔡先生,每月工作十天、二十天不一定,收入十分不穩,也因為擔心就醫治療會錯失賺錢機會,一度不願面對疾病、甚至想放棄治療。然而,曾身為乳癌患者的蔡太太因自身剛挺過乳癌治療,儘管周遭親友都認為先生已癌末不需再多做積極治療,仍相信只要願意努力,總是有機會。

癌末仍不放棄治療 救命與其靠健保不如靠自己

與大多頭頸癌患者相同,蔡先生抗癌初期也因經濟受限,只能選擇健保給付的治療方式,治療後卻換來無情的殘酷打擊,「他因肺炎住進加護病房插管,狀況很棘手,一度連主治醫師也無能為力。當時,我想若老天爺真要他離開,那也只能這樣,但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竟然慢慢進步到可以轉普通病房。」蔡太太激動回憶道。
蔡先生在嘗試化療、標靶治療無果後,屢被宣判無救、甚至轉介安寧照護,太太不甘只能回家等死,積極轉院尋求其他希望。
陪先生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後,蔡太太想起自己乳癌治療時曾聽過免疫治療,便積極幫先生轉院,尋求最後一絲希望,「在聽到我們的經濟狀況、病情後,醫生只說『這是有錢人在用的!』不太願意和我們多說明,那時候我先生在做化療,耳朵不好沒聽到醫生說的話,我二話不說推著他離開診間。」
「難道只能等死嗎?」再次受到打擊的蔡太太不輕言放棄,找上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科主任楊慕華醫師,才開始進行免疫治療。「之前那位醫生也沒說錯,免疫治療的價格非常高,治療迄今已花費數十萬元!」頭頸癌除了治療選擇少外,患者普遍收入較低,沒有能力負擔治療費用,若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臨床醫師往往也不敢主動向患者推薦。也因此,即使頭頸癌出現新的治療選擇,許多患者仍只能倚靠健保第一線給付的傳統治療,若治療失敗且「有幸」身體還撐得住,才有機會用到健保的第二線用藥—即免疫治療,甚至有些患者一直到臨走前,連免疫治療都沒聽過。
開始治療後,蔡先生症狀出現明顯改善,「他去年才剛打免疫治療,肩上腫起的淋巴腫瘤就明顯消了,當然要繼續打!」
蔡太太表示,醫師可能認為他們負擔不起免疫治療,從未主動提起。

健保給付與國際指引有落差 醫大嘆不公:癌友盼不到康復機會

其實,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已將免疫治療列為頭頸癌轉移、復發的一線治療方式,而我國健保卻遲遲未跟上國際。相對肺癌、乳癌等主要癌症,頭頸癌治療藥物明顯較少,免疫治療可以說是患者們治療的曙光,但因為健保二線治療才可給付,必須得經過前期化學治療無效後,才有機會使用到健保給付接受治療。
但事實上,多數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接受手術,且同蔡太太指出「先生對自費用的免疫治療副作用比較不明顯,但對健保給付的化療副作用反應就很大」,化療的強烈副作用甚至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因此放棄治療。即便能忍受化療帶來的不適,患者也可能因擔心需頻繁回診,會影響工作收入而拖延治療,導致病況惡化,最後導致家庭悲劇收場。
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指出,健保在治療頭頸癌的給付規範尚未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若晚期癌友一確診就使用免疫治療,有較大機會穩定病況、延長存活期。但如果拖到二線才使用,那就只能盡量控制病情。」
雖然與其他人相同,同樣努力為生活打拼、繳納健保費,但頭頸癌患者卻不像其他癌別有機會透過健保找到幫助自己延長存活期的治療選擇,他們僅能為生活、為家人努力撐下去,最後透過健保盡量控制病情,但不是已錯失用藥時機,就是撐不到用免疫治療的那一天,令人不禁感到不公。
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指出,免疫治療目前被健保給付為晚期頭頸癌的第二線用藥,治療很難達到最理想的狀況,「其實就只是盡量控制病情而已。」他無奈道。
若能將免疫治療提前到第一線使用,臨床上對患者是否有幫助呢?對此,楊慕華醫師肯定道:「晚期頭頸癌病人如果可以在第一線就使用免疫治療,其實是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對病人來說治療效益比較好。」
楊慕華醫師表示頭頸癌若有轉移平均餘命約半年,蔡先生超過平均值,比預期要好,但免疫治療對大多數的晚期頭頸癌患者要額外付一筆費用,對經濟負擔不起的患者的確是受到限制。

社會底層悲歌 勞工罹癌求續命只能是夢?

目前健保對免疫治療的給付限制,讓無經濟後援的勞工癌友失去第一時間用藥的機會,若能提前到一線治療使用,不僅能支持晚期頭頸癌家庭免於陷入經濟困境,還能帶給癌友續命希望。再看看蔡先生的例子,免疫治療後肩上腫瘤便明顯可見的縮小,而治療約第三個月,便能說話、下樓走動。蔡太太開心的說:「這是罹癌後他病情進步最大的一次...看到他有力氣說話,還可以下樓買水果給女兒吃,我真的很開心!」
雖然病況有進展,但生性樂觀的蔡太太,面對漫漫長路也只能無奈地道:「其實我也不知道免疫治療要做幾次?剩下我一個人在賺錢,三萬五的月薪,要請假扣薪照顧先生、付房租,女兒也才小五,真的很難負擔...是因為剛好有保險,才有機會做這個治療,沒有保險的底層工人,真的很難拿得出這筆醫藥費。」而楊慕華醫師指出,蔡先生雖然病情有進展,但仍一段非常漫長的路要走。高昂的醫藥費、孱弱的病體...底層勞工面臨的困境難以想像。
楊政杰理事長呼籲:「希望政府可以重視頭頸癌患者,他們是社會的小螺絲釘,拯救他們就能挽救重要社會問題。」他提及,許多頭頸癌的病人因為是社會底層,很少人會為他們發聲,就算還得不到健保的關愛,仍會持續為他們爭取資源。
替台灣人締造經濟奇蹟的底層勞工們,也許因為身為階級弱勢而人微言輕,但與大家同樣按照規定繳納健保費的他們,究竟何時才能盼到應有的醫療權?這問題仍舊沒有答案。
高昂的醫藥費、先生孱弱的病體...面對茫茫的未來,蔡太太仍舊懷抱著希望,盼著被經濟壓垮前,免疫治療能被納入健保給付的第一線用藥。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