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本屆台灣館「童書及漫畫類」的駐館版權人員朱陳佳玉認為,童書與漫畫在出版品的推廣及版權買賣上「相對好入門」,是在許多國家皆受到歡迎的書籍類別,不少海外出版業者對台灣作品表達高度興趣。
朱陳佳玉觀察,韓國市場與台灣市場的喜好與需求相去不遠,能夠接受的題材也愈來愈廣泛,比如近年很流行的BL(Boys Love)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台灣有許多具有特色的獨立出版社崛起,韓國也有許多中小型的獨立出版社,彼此若能有一樣的出版哲學及理念,也有助於促成版權的買賣。
白佳卉則擔任本屆台灣館「出版轉影視(Book to Screen)」駐館版權人員,負責向海外出版業者推薦具有轉譯成影視IP潛力的台灣作品。她透露,光是14日開幕這天,就有巴西、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的出版業者前來洽談。特別的是,此次海外業者對於「奇幻」類型的作品有不小興趣,是以往比較少見的情形。
她解釋,不少韓國影視公司若看到一個好IP,會希望先藉由韓國出版社發行作品,透過書本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後,後續有助於評估影視化的可能性。另外,書籍先行出版,也能累積讀者與觀眾,有助於拓展IP能量。白佳卉也點出幾部有受到海外業者詢問的作品,包括小說《成為怪物以前》及《樓上的好人》等。
另外台灣出版社慢工文化的圖像小說套書《來自清水的孩子》共發行4本,該作描繪台灣政治受難者蔡焜霖的故事,目前已售出6種語言版權,其中就包括韓文版權。慢工文化總編輯黃珮珊表示,由於台灣與韓國的歷史與政治背景相似,買下版權的韓國出版社希望韓國人也能看到這樣的作品,「他們決定一口氣翻譯完,未來會一次推出4集。」
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則表示,本屆首爾書展有超過 50 位的台灣業者實體參展,是歷屆以來最多的一次,顯見產業對韓國市場商機的開發信心,文策院也深化與韓國重點展會的合作項目,包含出版、影視,以及 IP 授權等文化內容領域,期待促成雙方產業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讓韓流與台流匯聚成下一波全球風潮。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韻儀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持續性參展交流,為台書版權輸出韓國創造相對應的供需。同時期待能吸引更多買家前來台灣參加 2024 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建立台韓之間更廣泛的版權交流關係。
大韓出版協會會長尹哲鎬也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就和台灣出版業有很多交流,這次書展現場非常活絡,希望借此讓台韓出版產業有更多互動,促成實質的交易與合作,讓產業更加活絡。
此外,台灣館還展出不少精彩的台灣出版品,包含獲第 15 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銀賞的《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入選 Books from Taiwan 童書專刊的《他們的眼睛》,以及獲國內許多大獎肯定的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等各類型出版作品。此外,為促成多元轉譯商機,文策院也將在16日舉辦跨域 IP 推介會,向相關韓國業者推介具改編影視與網漫授權的潛力出版品,吸引近百位知名網漫平台、網漫製作公司及跨國娛樂產業巨頭等代表報名,希望協助提升 T-content(台灣內容)在韓國市場的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