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11:33 臺北時間

從家務革命到種族性別議題 女影焦點單元呈現她們的集體創作

mm-logo
娛樂
碧翠絲安德勒的《廚房惡夢》思考家務工作的價值。(女性影展提供)
碧翠絲安德勒的《廚房惡夢》思考家務工作的價值。(女性影展提供)
女性影展創立之初便以集體共作的模式為中心,今年邁入30週年,為回應此精神,往年常設單元「焦點影人」由單一影人轉為聚焦集體的創作群落,以「編織焦點:全球女性主義影像集社的現下共時」為名。引介南韓、印度、墨西哥與英國的影像協作組織,這些集社的作品近年一一被修復、掃描完成,在國際引起廣大迴響。
海都電影社是南韓女性主義實驗電影的先驅,由一群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的學生創立,活躍於朴正熙獨裁政權統治下的1970年代中後期,對抗當時的電影產業和政治環境中的父權體制。女影將放映核心人物韓玉姬主導的幾部實驗性電影,包括風格大膽挑釁的《三伏犬》《窟窿》;富政治意識及國族思考的《2分40秒》《色度》,以及表達自我的反叛之作《未刪減版 Untittled 77-A》。
育甘塔電影集社是印度第一個女性主義電影集社,以集體製作影像的方式抵抗加諸女性的暴力,記錄印度婦女動員、抗爭、爭取權益的過程。他們花幾個月與被攝者相處,並把16mm膠卷以公車運送到各地工會、貧民窟和婦女中心放映,希望引發更多行動。2011年,創辦人之一蒂帕譚拉傑把倖存的拷貝帶至倫敦,輾轉到柏林,歷經近10年,這些拷貝才得以修復面世。
本次影展將放映他們的首部作品《家事革命》;分別記錄菸草廠女工大罷工及森林保育運動者蘇迪莎的《菸草燎原》《蘇迪莎》;被視為該集社經典之作的《純屬虛構?》,另也延伸放映集社成員蒂帕譚拉傑獨立執導的《非生之罪》;她將隨片來台與影迷交流。
《非生之罪》由蒂帕譚拉傑獨立執導,她將隨片來台與影迷交流。(女性影展提供)
1980年代初期,英國學界與業界聯合發表「工作坊宣言」(Workshop Declaration),希望當地影視產業尊重多元文化。剛從倫敦藝術學院與工藝專科學院畢業的5位女性主義、酷兒新銳導演創立「桑科法電影與錄像集社」,成為英國八、九〇年代文化氛圍的標誌之一,關注種族及性別議題。
本屆放映的《熾狂追憶》由拍攝過酷兒經典作品《尋找蘭斯頓》《靈慾潮騷》,近年於MoCA Taipei 展出《萬重浪》的艾薩克朱利安,以及英國非裔獨立電影場景的創作者莫琳布萊克伍德聯手合導,是桑科法電影與錄像集社的首部長片,被視為英國非裔電影史的代表作。該片反映當時英國同性戀酒吧文化,今年剛以4K修復重新問世,將在女性影展進行亞洲首映。
1970年代的拉丁美洲,第二波女性主義遇上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多個女性影像集社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墨西哥「女性影像協作社」由一群電影學院女學生以集體共作模式,透過影像關注女性權益,並在各地舉辦映演促進相關討論。代表作包括協作社核心推動者羅莎斐南德茲的《女人辛事》與《沉默不再》,分別討論墮胎合法化及性暴力議題;碧翠絲安德勒的《廚房惡夢》思考家務工作的價值。
羅莎斐南德茲的《女人辛事》討論墮胎合法化的議題。(女性影展提供)
近年有許多新興的影像集社,「Ethnocine」和「Rhiza Collectives」創始人之一洪艾蜜莉的新作《河處是我家》,記錄緬甸地區的原住民、社運人士、音樂家及牧師等集結抗議密松大壩興建的過程。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政策要項的密松大壩,破壞當地環境與文化,引起輿論撻伐,集體與抗爭的景象呼應今年女影聚焦共作的視角。
第30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將於本週六(9/16)下午一點開放預售,9/16至10/11預售期間,購買早鳥預售票或影迷通行證滿1,800元、3,800元即可兌換對應好禮。詳情請見女性影展粉絲專頁及Instagram,影展節目資訊請查閱官方網站及線上專書,或訂閱女影官方電子報。
更新時間|2023.09.28 22:5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