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某日中午11點多,位於台中市大智路的「台中市街友關懷協會」門口大排長龍,站在遠處的協會前志工陳媽媽對記者說:「你看!這些來領餐的,哪個像街友?他們都是協會幹部的親友、鄰居,還有某間廟宇的信徒,過去還有一個醫師的媽媽,每天來領便當,真正需要救濟的街友其實非常少。」
記者靠近一看,果然不少歐巴桑衣著光鮮,這群「親友團」呼朋引伴,完全不像街友,記者跟著排隊,該協會的人問都不問,就給了記者一個池上便當,打開一看,菜色還不錯。陳媽媽說,她曾聽協會祕書長黃天時對專任社工說:「我們不要貪心,一天簽50個就好。」
原來,協會每天中午發便當,衛福部會依簽名,每個便當補助80元。她透露,已有不少善心人士捐白米、菜肉給協會,用來煮飯贈餐,絕對足夠,甚至還有熱心商家直接捐便當,衛福部的補助等於是協會的直接收入。
以每天50個人頭計算,一天收入4000元,一個月12萬元,一年就超過140萬元,陳媽媽氣憤地告訴本刊,協會擁有如此多的資源,卻很少用在真正弱勢的街友身上,她算過,每天來領餐的街友不超過10個人。
本刊調查,該協會在台中市東區、南屯區、石岡區共有3個據點,東區大智路是會址所在,也是暫時收容所,有15床,依規定每個街友最多住2個月,就必須輔導轉出到南屯的中途之家,或到石岡參加「小農就業計畫」,而協會收容一人、一天,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給予500元補助。
可惡的是,協會竟找人頭冒充街友、詐領補助。協會聲稱,歷年已收容三萬九千多人次,平均每天收容10人次,但其實嚴重灌水,陳媽媽帶了一個曾在協會住過、現已回歸社會的鄭先生,向記者揭露真實狀況。鄭說:「每天在協會住的頂多5、6人,其中2、3個本來是街友,後來成了管理員,享有勞健保,協會也幫他們申請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方案,有固定收入,早就不能算街友了。」
陳媽媽說,協會每天安置的真街友,平均只有3個人,卻申報10人,這虛報的7個空額,補助款一天3500元,一個月超過10萬元,一年超過120萬元,加上便當補助款140萬元,這夥人一年A政府超過2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