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資深工作者、獨角計畫創辦人李惠貞,從為何閱讀、書店體驗、買書、旅行切入,分享自身走訪各國與書及書店的相遇,呼應撰寫《給未來的讀者》的初衷。她說:「書其實就是生命的地圖,那生命的地圖是沒邊界的。」「書櫃是你走過的的歷程,是數位閱讀無法替代的。」呼籲大家走入書店,不用太倚賴書單,放手享受與未知的相遇。
社會觀察家詹偉雄因參與《週三讀書會》,研讀多本19世紀的小說。他以勞倫斯對小說的註解加以詮釋:「讀小說不是世人所說的逃避人生,而是讓我們有新視野,重新進入現實生活的偉大工具。」並推薦在2024年閱讀托爾斯泰被許多文學家稱為最偉大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帶給人類偉大的心靈探索!」
懷抱對土地、農業、生態熱情的作家鍾永豐,推薦齋藤幸平的《人類世的資本論》與理查鮑爾斯的《樹冠上》。他覺得現今人類最需要做的是修復地球的代謝,從觀看《樹冠上》可獲得一些啟發。這本榮獲普立茲小說獎的作品,將已知關於生態理解的知識,以小說的形式寫出富詩意的故事,被鍾永豐視為環境主題小說裡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一本書。
文化觀察家馬世芳推薦晚年定居台灣、去年過世的香港作家李怡作品《失敗者回憶錄》。李怡以「失敗者回憶錄」為自傳,回溯「香港人」概念的形成,書中有大時代的故事、事件內幕及個人生命史與跟大時代的交錯。
自然系作家劉克襄,推薦陳冠學的《田園之秋》。這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秋》《仲秋》《晚秋》3篇,出版後曾被譽為台灣自然寫作的經典。劉克襄以一張舊台灣地圖為藍本,挑選部分章節,生動地帶領民眾穿梭在番薯、赤牛與時光之間,讓與會者猶如同遊40年前的桃花源。
壓軸講者詹宏志延續先前在《週三讀書會》講述旅行書單,推薦2024年他將閱讀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幻術者的旅行:翻找非洲人李奧的故事》(暫譯,大陸譯為《行者詭道:一個16世紀文人的雙重世界》)。他以謝清高的《海錄注》、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馬丹.蓋赫返鄉記》,和葡萄牙作家作品《大象旅行記》來勾勒民眾對該書的想像,並坦言目前尚未閱讀本書,期待2024年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