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影視、遊戲製作,漫畫開發成本較低,且有圖像及分鏡,能顯現IP的發展潛力。日本、韓國近年皆掀起漫改風潮,以漫畫培養粉絲再進行IP轉譯,如《咒術迴戰》《SPY x FAMILY間諜家家酒》改編動畫後影響力擴及全球。
台灣近年也有影像工作者投入漫畫製作,讓漫畫成為IP發展的火車頭。其中動畫導演高逸軍以「腦高」為筆名擔任科幻冒險作品《尋能第4小隊》原作,以近未來的末世地球為背景,結合AI及虛擬實境等元素,反思科技對人類的影響。
「2013年我就萌生故事雛形,2016年全球科技大廠陸續發表VR設備,讓《尋能第4小隊》的科幻元素與現實更有連結,成為創作利基點。」高逸軍著手進行6集共180分鐘的動畫影集劇本,由擅長懸疑驚悚題材的漫畫家「爛貨習作」繪製漫畫,2021年推出第1集單行本,隔年起在《CCC創作集》連載,第2集則預計在今年出版。
高逸軍的目標是讓《尋能第4小隊》成為12集、每集25分鐘的3D動畫影集,預估1集製作成本約650萬元,「漫畫家用1支筆就能迅速形塑故事樣貌,先讓作品到市場試水溫,從讀者的回饋調整動畫。」他強調,漫畫讓動畫改編時更有依據,「一開始我先給爛貨習作初步的人物和美術設定,再透過漫畫進一步細節化。」與投資者洽談時也更有底氣,「相較文字,漫畫可以具體展現世界觀和角色形象,如果能被接受,代表動畫愈有機會成功。」
去年高逸軍以漫畫為基礎,與團隊製作16分鐘的《尋能第4小隊》前導動畫,入選洛杉磯規模最大的恐怖電影節Screamfest Horror Film Festival。他坦言,原本只考慮做3分鐘的動畫預告片,但怕內容太少、難以給投資人參考,才拉長篇幅,含技術開發與行銷宣傳的總製作費逾300萬元,其中文化部補助170萬元,其餘為自籌款。
以不同角色的視角呈現世界觀,證明我們有能力把故事說好。
特別的是,前導動畫是以漫畫男主角的哥哥為主角。高逸軍表示,如果維持漫畫內容,16分鐘沒辦法講完劇情,「因此以不同角色的視角呈現同一個世界觀,至少可以讓外界看到完整的片段,證明我們有能力把故事說好。」作品採「動態捕捉」確保寫實度與肢體細節,由演員唐振剛、王自強等人演出。
高逸軍已參與不少創投會議,「雖然投資方對《尋能第4小隊》的畫面及技術給予正面評價,但考量資金能否回收,仍持觀望態度。」他坦言,真人戲劇可以用卡司提高商業價值,但台灣原創動畫目前很難拿出成功的「範例」說服外界,加上科幻題材並非主流,想完成動畫影集具挑戰性。好在從漫畫到前導動畫的曝光,《尋能第4小隊》也獲得其他業者青睞,「目前已在研發跨域產品,希望很快就能問世。」
曾擔任動畫電影《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共同導演、兩度入圍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獎的導演劉育樹,則在2021年推出漫畫《墨世曙光》,共發行2集單行本,並以第1集入圍第13屆金漫獎漫畫新人獎。
劉育樹解釋,會投入漫畫創作,是因為自己與同業實驗過不少動畫長片、影集及短片,但作品產生的漣漪相當有限,「我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做法、方向錯誤。」他觀察,日本往往是漫畫紅了,才有機會變成動畫,「而不是一開始就把賭注放在動畫,風險太大。」
《墨世曙光》由劉育樹擔任原創故事發想、資深編劇方月琴撰寫劇本。特別的是,第1集由劉育樹及助手繪製,第2集則找來漫畫家王詩弘協助,「第1集想交代太多東西,導致節奏較鬆散,所以續集找專業人士幫忙,效果很好。」該作結合「后羿射日」的遠古傳說,描述神農、后羿、女媧、愚公、牛郎織女等眾神,在近未來的台北街頭展開末日之戰,顛覆神話人物形象,「我重新詮釋這些角色,讓他們有新樣貌、個性、欲望及動機。就像愚公在漫畫裡不是要移山,而是成為愛挖金礦的宇宙海盜。」
劉育樹透露,漫畫推出後引起中國大陸投資人的積極詢問,「他們對東方神話題材,以創新的方式包裝相當感興趣。」後來因疫情中斷聯繫,今年計畫赴對岸重新推銷,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此外,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曾與《墨世曙光》合作推出動漫特展,以科技聲光打造沉浸式的體驗空間,也是作品的跨域成果。
動畫界與漫畫界一定要交流,2個圈子互相結盟,才有機會擴大市場。
「《墨世曙光》目標是改編成動畫影集,但礙於資金及市場等現實因素,也會考慮其他媒介的轉譯。」劉育樹指出,未來甚至會以小說、舞台劇的形式呈現,「原創IP需不斷嘗試,就算失敗也是一種練習。」
對於台灣原創動畫的機會,劉育樹認為可以先從漫畫出發,「近年陸續出現不少優秀台漫,從『漫改』聯動動畫產業,或許會是解方。」他指出,如果因此催生現象級的動畫作品,成為知名IP後進一步帶動周邊商機,就能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鏈。
劉育樹表示,他前年執導《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就是因為想跟台漫圈有更多連結,因此向漫畫家葉宏甲的兒子葉佳龍毛遂自薦,「動畫界與漫畫界一定要交流,2個圈子的人互相結盟,才有機會擴大市場、爭取投資機會,帶動IP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