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國際情勢變化快速讓人措手不及,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在能源、金融與原物料的危機,地緣政治影響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這刺激到機械業一定要朝智慧製造、工業4.0前進,不只埋頭生產,更要有新的觀念、理念,投入研究開發,迎合時代改變。
臺灣機械產業是臺灣第3個兆元產業,從業家數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口超過27萬人。面對國內外政經情勢變化,機械公會發表「臺灣機械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2035年臺灣機械業目標為產業產值倍增至3兆元、提升機械附加價值率到35%以上,以及提高人均產值到新臺幣600萬。賴清德致辭時補充,也希望從業人員薪水、收入能倍增,動力一定會更強。
據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統計,2023年全年機械出口值為294.68億美元,較前年減少15.3%,機械總產值約為1.21兆元新臺幣,較前年1.45兆元新臺幣減少約0.24兆元新臺幣。2024年開春後逐漸回溫,整體機械產業出口在面臨連續17個月呈現負成長後,1月終於轉正成長,出口金額24.4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8.2%。但因設備為資本財,設備訂單較整體經濟景氣回溫時間落後,預期在大環境景氣不變下,將呈現緩步回升。
為實現臺灣機械產業2035發展目標,機械公會提出3大發展主軸,包括鏈結客戶,創造客戶應用價值;洞察需求,加速拓展國內外市場;強化體質,持續提升競爭力。
機械公會依據產業發展瓶頸及挑戰,也提出6類政策建言,包括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在新政府上任前,呼籲相關部門重視及協助研擬相關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