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10:12 臺北時間

中國虛假敘事現形記:造假資料、失業率蓋牌,官媒數字暗藏經濟潰堤危機?

mm-logo
時事
中國虛假敘事現形記:造假資料、失業率蓋牌,官媒數字暗藏經濟潰堤危機?
日前,中國公布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相較去年同期增長 5.3%,強調中國經濟起步平穩、穩中有進,正如同今年 2 月中國國家總書記習近平在新春團拜下的結論:「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中國官方高唱經濟逆勢成長、不斷向好的主旋律,但中國接連爆發的經濟危機,顯然與官方敘事線悖離。
2021 年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爆出債務危機,釋出中國房市泡沫化的訊號,緊接在後的是中國另一房企碧桂園也出現債務違約危機;近日,中國地產開發商萬科的信用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房市牽動中國整體經濟,房地產衰退引發的爛尾樓潮、銀行擠兌潮、失業率飆升、外資出逃等,掀開中國經濟搖搖欲墜的冰山一角。
READr_中國經濟_1
「我現在真的很迷茫,這日子咋過啊?房子不敢買、孩子不敢生、社保不敢繳,錢放在銀行還貶值,你不享受人生、你不躺平幹嘛啊?」29 歲的路易(化名)道出中國這一代年輕人的無奈。
中國這波經濟危機,導火線來自 COVID-19 後的一連串政策失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清零政策嚴重打擊消費市場、工業生產;《紐約時報》更直指,「這場(房市)危機是政府自己造成的問題。」由於中國突然採取干預政策想防止房地產泡沫,卻反而讓許多企業現金短缺,造成房市危機。
但在中國官媒報導裡,卻僅看見經濟穩定發展的大內宣。READr 比對 2019 年底至 2024 年 1 月底,外媒及中國人民日報就中國經濟相關議題的報導差異,從 GDP、消費、房市、失業率這些主題發現,外媒不斷指出中國經濟失序的跡象,但官媒卻持續宣揚政策效果,甚至發布疑似造假的經濟數據,來穩定民心。READr 以四個經濟指標,拆解中國大內宣手法,一窺中國「風景獨好」的數據、政策可疑處。

手法一:為績效造假 GDP 資料 學者推估至少灌水一成

中國慣用造假數據來營造經濟強韌的假象,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觀察,「手法從以往的侷限指標定義、調整計算公式,到近期直接竄改數值。」推估中國公佈的 GDP 數據至少灌水一成。
「中國 GDP 有很多人為性的東西在裡頭。」美國華盛頓特區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的經濟學者李恆青指出,該數據是各級政府逐級上報中央,「中國領導訂經濟成長 5%,結果鄉鎮級政府數字不到,代表沒完成任務,那就改一改之後,再往上報給縣政府;縣政府把各個鄉鎮數據統整,這數字不好看,就再改再往上報,我這不是開玩笑,他們真的就這麼幹。」
READr_中國經濟_2

手法二:失業率不計入農村人口、蓋牌青年失業率

除了疑似造假 GDP 數據,中國失業率數據也為人詬病,不僅在計算公式上排除仍有勞動力卻失業的人口,讓數據好看;且就算是例行公開的統計資訊,只要數字看起來不利,就暫停公布。
王國臣解釋,第一,中國規定男性 60 歲退休、女性 55 歲退休,超出這年齡的人口,就不會被算進失業人口;第二,中國失業率只計算城鎮不統計農村失業人口;第三,失業調查比例僅有萬分之三,比起美國萬分之七的抽樣比例,中國抽樣比例非常少,這些因素加總,中國失業率一定會有偏差且低估的情況。
路易觀察自己周遭的朋友,就業市場確實不如以前好,建築行業、醫療產業大批裁員,甚至出現公司倒閉。路易舉例,自己朋友是建築師,上頭指示要裁掉 500 個人,朋友也一起被辭退,「(朋友是)『中間』的技術性人員,有好幾年行業經驗的這種,反而比基層人員還容易失業,他就屬於高不成低不就,這個產業就不行了,那你要不就跨行從底層做起,要不就只能靈活就業,當店舖的看店小妹這種工作,但他肯定不甘心啊,以前兩萬塊的工資,現在叫我去找五、六千的工作。」

地方財政高度仰賴房地產收益 房市泡沫化恐釀金融危機

2021 年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爆出債務危機,因流動資金不足以償還債務而違約,截至 2022 年底總負債高達 24374 億元人民幣,創上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此外,被視為資優生的房企「碧桂園」、國有房企「遠洋集團」也接連傳出債務違約。
房市牽連中國整體經濟,李恆青強調,現在房地產商一個一個倒閉,如果房地產這個龍頭垮了,連帶影響 47 個產業,其中包括銀行業,將變成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房地產商開發成本的 40%,是用於土地的稅收、劃轉、補償等等,被政府拿走 40%,且絕大部分是留給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就有強烈的願望要賣地、開發,一開發財源就滾滾而來。」李恆青指出,地方政府財政高度仰賴房地產收益,甚至佔比高達 70%。然而,現在中國房市崩潰,等於地方政府 70% 的財政收入消失,嚴重影響地方財政穩定。

「後勝利時代」的宣傳走向 催化民族仇恨維持政權合法性

長期關注中國議題的專欄作家李大貓在端傳媒〈後疫情的中國宣傳:放棄宏大敘事了嗎?誰主宰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文章中曾提到,在官方論調中,中華振興已經實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領導者和新秩序的制定者,這種「後勝利時代」的宣傳如同持續的強制高潮,「已經勝利的敘事沒有了現代性的無限進步空間,就無法給政權進一步提供來自內部的現實合法性。」
李大貓指出,當中國進步敘事宣傳失靈,伴隨而來的是民眾的不確定感、危機感、對衰落的恐慌,即便國家沒有樹立官方的假想敵,民間也多少會找到指責的對象,例如中國近幾年仇日情緒激增,很大程度也是民眾自發,而非官方授意,政府可以趁機使用這種情緒,轉移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也可以主動利用惡化的中美關係,引導和催化民族仇恨。」
李大貓觀察,近幾年,「治安差」成為官媒重點渲染的社會問題,民間也的確接受和放大了這個觀點,例如提到美國就是「零元購」(犯罪者們從貨架中拿商品,沒有結帳就走出店外,但是卻無人敢阻止的犯罪情況),提到法國就是暴徒放火,反襯出中國監控社會、警察社會的安全。
他接著說,在疫情期間,中國成功地確立「中國經驗遠優於躺平的歐美」的信念,透過這樣的信念,讓民眾對嚴格的防疫措施更有容忍力,甚至合理化中國因爲嚴格防疫帶來的經濟犧牲,把恐懼憤怒的記憶重寫為驕傲的記憶。
大內宣旋律跑調、國家政策失控、經濟數據相互矛盾,一再顯示中國的經濟危機。
「中國現在狀況非常不好,最重要的是沒有向好的跡象。」李恆青直指,中國許多政策都是「修修補補」,未達到振興經濟效果,「從國務院到各省市自治區的各種政策,大家都在做表面文章,當大家都在努力做表面文章,實際的問題就不會有人做了。」
「身上有那麼多的勁,卻使不上,只能眼看著他們禍害中國。」李恆青感嘆道,「如果沒有六四的話,我可能還會留在中國做生意、做官,現在 35 年過去了,我一事無成,但我想著我要活得比他們長,早晚把他們熬死,我有信心我們會回去改變中國。」
更新時間|2024.04.23 10:1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